• 16阅读
  • 0回复

取暖:谁出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24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热点追踪

  冬季供暖问题是北方城市居民生活中的大事。而今,旧体制下的运作方式却使这一“大事”举步维艰——
  取暖:谁出钱?
  本报记者 冯奎
  寒风萧萧,又到今冬供暖期。经过领导动员、部门协调、供暖单位的积极准备,11月1日,辽宁省供暖第一天,沈阳锅炉开栓率达到97.8%,已供暖面积占总面积的92%;鞍山、抚顺、本溪等大中城市85%以上的居民住户也都来了暖气。
  绝大多数居民住户的暖气都送上了,可供暖人员自己的心头却没有多少暖和气儿。说到供暖工作“危机深重”的局面,沈阳市供暖办副主任张文瑶几乎是哀声叹气。
  供暖工作最大的障碍是采暖费收不上来。由此导致采暖用煤跟不上,锅炉开栓有困难。据沈阳市供暖办提供的数据,供暖前一天(10月31日),全市采暖费收缴率只有35%。40多个锅炉冰冷依旧,全市2万多居民住户因此还没有供暖。而热起来的锅炉也随时有“断炊”的危险。
  辽宁其他城市的情况也都大同小异。到11月初,营口市储煤7800吨,仅占应储煤的14%;收采暖费262万元,仅占应收费的6%。本溪市今年采暖费实收总额只占应收数的1/4,一多半采暖煤没有着落。
  采暖费收不上来,不少人都会说,因为这项费用的收缴对象是企业,而一些企业经济的确困难,缴不起这笔费用。而政府供暖管理部门的同志则说,这样看问题,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多年来,暖气是作为一种福利,由各个单位承担下来,它是产品而不是商品。如今,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确立,企业在市场里生的生、死的死,而暖气还是一如既往地依托着企业,当然就可能没有着落。供暖部门的同志举例说,如果电和水也做为福利的话,现在照样收不上来电费、水费。
  积重难返,这是当政者绕不开的困境。沈阳市专业供暖公司年度应收费额7.2亿元,到10月底,只收上来1.86亿元。市长慕绥新把这些公司的负责人找来做工作:冬季供暖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这可是关乎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暂时收不上来费,你们自己想办法,锅炉还是得烧!
  为了确保冬季供暖,各城市可以说费尽心机。沈阳、本溪、锦州等城市的政府办公会议明确规定:对那些不积极落实供热资金的单位,执法机关将封存办公用车,通过拍卖解决供热资金;对不按时缴纳供热资金的单位,不准发放各种奖金。此外,各市政府都和供热单位的管理部门签订了责任状。
  这些措施,也许可以看作是确保今冬供暖的应急之举。明年、后年的暖气在哪里?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供暖体制的改革。营口市在今年试点的基础上,决定:从明年开始,由单位承担的采暖费,改为按工资表月月发给职工。以前是单位交采暖费,随之也要改为逐户交纳。抚顺市专门为采暖费制定了《收费体制改革实施细则》,今年在全市大张旗鼓地宣传“谁受益、谁交费;不交费、不受益”的采暖“新规则”。
  采暖新规则还对楼房建筑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沈阳市供暖办的同志介绍说,现在一幢大楼里,一根供暖管道通遍千家,没法按“谁交费、谁受益”的原则去管理。据了解,沈阳市政府已要求新建楼房供暖设施采取“双管制”,分支管道上面有阀门。不用说,这为采暖体制改革创造了必备的条件。
  翻开采访本,供暖部门一位同志的话,让记者回味良久:如果说,对于有些没交钱的采暖户来说,今年还是“借”来暖气过冬,明年怕就要“买”来暖气御冬寒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