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女院长和她的“严”字效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24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

  女院长和她的“严”字效应
  本报记者 刘裕国
  一位平凡的女性,就任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不足6年创下奇迹:医院设备总值从1800万元猛升到8000多万元,年门诊量从10多万人次增加到近60万人次,年住院量从4000多人次增加到18000多人次,业务总收入迅猛增长。良好的经济效益,不是靠多收费、乱收费,增加病人经济负担等手段来实现的,而是吴发琼院长“严”字当头,带领院职工开展优质服务的结果。
  吴发琼曾经在青藏高原生活了18年,高原环境磨炼了她挑战困难的意志,军旅生涯培养了严格的工作作风。从80年代中期开始,她就在几家地方医院的领导岗位上一显身手,1992年,任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之职。
  面对这所已有50多年历史的老医院,吴发琼大胆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实行院长负责制、干部招聘制、工人合同制;竞争上岗,破除论资排辈,推行职务职称评聘分开;推行目标责任制,建立质控管理考核网络体系,对医院质量采取一票否决,科室的目标任务与奖金挂钩。这些举措极大地改变了全院医护人员的思想观念,给医院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在吴发琼的主持下,医院制定了三级医师查房制、首诊医师负责制、交接班制、危重病人抢救制、病历书写等100多项规章制度。
  吴发琼从自身严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去年夏天值班,她突然接到紧急通知,成都市公安局干警在追捕犯罪分子途中,不幸在远离成都的阿坝州红原县发生车祸,要求立即赶赴抢救。吴发琼亲自带医护人员组成抢救小分队,连夜赶赴现场,经过急救后,又辗转700多公里将伤员接回医院治疗,使伤员很快痊愈出院。
  吴发琼坚持把来之不易聚集起来的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医院每年对科研教学和重点学科的总投入占医院业务收入的2%以上,每年拨50万元专款作为科研奖励金。医院先后引进大型血管造影机、胃肠遥控X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一大批一流的医疗设备仪器及高新技术,大大缩短了医院在装备和技术上与国外医疗技术水平的差距。产品新,疗效高,服务优,全国各地的患者纷纷前来就诊。近年来,医院先后荣获“十佳文明单位”、“全国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