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6阅读
  • 0回复

荣誉的背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2-01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

  荣誉的背后……
  本报记者 孟宪励
  说起林州,很多人可能感到陌生。但提起林县,提起红旗渠,总使人想起一个如火如荼的时代。当年30万大军战太行,靠着每人每天6两粮的供应,举全县财力,历10个春秋,硬是凿成一道1500公里的“人间天河”。
  高高大大、温文尔雅的李松江面对款款流淌的红旗渠,总会讲起许许多多的往事。修红旗渠那阵儿,还是个学生的李松江每年的假期都要泡在渠上,做饭送水,挑石运沙。红旗渠修成了,他也毕了业。18岁进邮电行业,从学徒工干起到今天领着林州200多号邮政人马一干就是近30年。林州邮政和红旗渠融入了不解的缘分。
  修成了1500公里的红旗渠,林州人几乎个个成了精于泥瓦手艺的建筑能手。改革开放以来,10万建筑大军浩浩荡荡出太行,3000余支建筑队伍遍布北京、上海、广州、海南、新疆,林州人把建筑业绩写在了全国的版图上。机遇向林州邮电人走来了。12年前,林州邮电局开办邮政储蓄业务,并成为林州与外地资金流动的绿色通道。
  12年的时光,林州邮政人在修一条绿色的“红旗渠”。“存款到银行,寄信到邮局”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到邮局存钱?还真没想到。为了劝储,许多职工跑遍了林州大大小小的商业网点,深入沟沟坎坎的千家农户。
  职工刘有成,50多岁了还往外跑劝储,大冬天在哈尔滨几个林州建筑工地上来来回回地奔波,发着高烧、顶着风雪,建筑队长感动得无话可说。石伏江每年要往山西跑几趟,坐过拉煤车,住过工棚。
  “踏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家万户,讲尽千言万语”,从局长到普通职员组成这支劝储队伍,靠的就是这种实干精神,使林州这个普通的县级市,其邮政储蓄业务竟连续6年在全国邮电同行业中位居第一,连续12年居河南省县级邮储第一名。
  拦腰太行山、凿通红旗渠那是林州人固有的挑战大山的毅力和智慧,林州邮政事业的发展则是靠拼、靠闯,更靠管理、靠制度。李松江每月都要到27个网点调查研究,主持了劳动、人事、用工、分配等一系列改革,每一个职工几乎都懂得服务是企业的生命线,他们在林州最早推出的承诺服务备受社会的好评。
  在林州采访,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红旗渠的巨大影响。红旗渠已成为一种文化,谁能摆脱它巨大的存在?近几年,李松江和他的职工们一口气拿下了“全国邮电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邮电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等十余项重大荣誉。春去秋来,林州邮政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不变的却是那份执著和拼搏。红旗渠已悄悄地溶进了他们的血脉,款款地流淌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