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10-13
第3版()
专栏:

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
苏联经济学硕士 纳·奥兹洛宾
马克思列宁主义教导我们,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一个暂时的历史形式;用更加进步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革命更替,乃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从资本主义制度的消灭到建成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中间还横着一整个历史时期——过渡时期。
在苏联,这个过渡时期,从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开始到完全建成社会主义,延长几达二十年。在这些年代里,一直到把国内富农这个人数众多的剥削阶级消灭为止,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曾进行了顽强的斗争,这个斗争的结果使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独占的统治地位。
每一个国家的过渡时期都具有它的历史特点,这些特点是由完成革命时的条件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条件决定的。例如,在苏联这个时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我国无产阶级专政是以苏维埃的形式取得完全胜利的,这个形式最适合于当时无产阶级的任务。第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在敌对的资本主义包围的情况下完成的。苏联曾不得不在缺乏任何经验的条件下,在资本主义包围的威胁和公开反革命活动的情况下以自身的力量来开辟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第三,这个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在一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即小商品农业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完成的。加之,第一次世界大战和随后的国内战争曾使我国国民经济遭到破坏,并更加削弱了我国的经济。
所有这些条件都阻碍了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如果有比较顺利的条件,苏联的过渡时期是可以大大地缩短的。
一直到实行全部集体化为止,苏联过渡时期经济的特点是它的多种成份性。过渡时期开始的时候国内有五种社会经济成份。
第一种成份:宗法式的,即颇大程度上是原始式的农民经济。
第二种成份:小商品生产。其中包括大多数出卖粮食的农民。
第三种成份:私人资本主义。这是指城乡各种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其中也包括富农经济。
第四种成份:国家资本主义。即指与无产阶级国家订立契约进行经营的资本主义企业。
第五种成份:社会主义。这里包括国营工业、运输、贸易企业、邮电、货币信贷制度、国营农场、机器拖拉机站和集体农庄。
但是这些成份并不是在每一个国家的过渡时期中都有的。列宁认为:任何一个国家在过渡时期通常都会有三种经济成份:即社会主义成份,小商品成份及与其密切联系的私人资本主义成份。
在过渡时期中,苏联的经济既有资本主义成份,也有社会主义成份。它们之间按照“谁战胜谁”的公式进行了斗争。虽然也有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但是由于一切经济命脉:大工业企业、银行、铁路、交通等都已为工人阶级所掌握,由于工人阶级有强大的同盟者——农民,这就创造了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可能性。
共产党和苏维埃国家的领袖乌·伊·列宁制定有了科学根据的、把落后的俄国变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还在一九一八年初,列宁就在他的著作“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作了新经济政策原理的天才论证。
但是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中断了这个政策的实行。苏维埃国家为了动员一切力量与国内反革命和外国武装干涉作斗争被迫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维埃政权把全部工业、包括中小工业,收归国有并将它们置于苏维埃政权的监督下。为了计算全部余粮并贮备谷物以供应城市和军队,实行了余粮收集制。
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中工农联盟具有军事和政治的性质。这就是说,国家根据余粮收集制从农民那里取得谷物和其他粮食以供应工人和军队,而农民则从地主和富农手中取得土地并获得免受地主和富农压迫的保障。
在国内战争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起了巨大的历史作用,没有这个政策,苏维埃共和国就不能取得胜利。但是必须着重指出:战时共产主义并不是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发展中经济上所必经的阶段。
国内战争胜利结束以后,苏维埃国家已有可能根据弗·伊·列宁所制定的纲领来着手进行和平的经济建设。这个纲领规定了实行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用一切方法发展重工业,使全部国民经济电气化,按照社会主义原则改造农业的合作社计划,并实行文化革命。
随着战争的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能满足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外国武装干涉年代中实行的工农联盟的旧形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条件。地主、资本家和外国武装干涉者已被消灭,而农民对土地的使用已不会受到威胁。现在农民希望自由地处理自己的生产品,但是当战时共产主义制度还存在的时候,他们是没有这种可能的。农民失掉了进一步扩大耕地、提高自己的农业经营的兴趣,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国内粮食的缺乏,导致工业和运输业的衰退,并会破坏工农联盟。为了巩固工农联盟、并为恢复和进一步发展国民经济创造条件,就必须从军事政治联盟的形式转变到经济联盟的形式,以便既保障工人的利益也保障农民的利益。
一九二一年三月召开了苏联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过渡到新经济政策——即过渡到较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新的政策——的历史性决议。
新经济政策在它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了几个阶段。它的第一阶段从一九二一年开始直到一九二五年的过渡到国家工业化政策为止。这个时期主要是集中精力发展农业,把它作为恢复全部国民经济的基础。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是实现新经济政策的第一步,因为余粮收集制已不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提高。
粮食税额是在春种以前公布。粮食税的税额大约比余粮收集制少一半。例如一九二一年到一九二二年的粮食税的税额规定为二亿四千万普特谷物,而按照余粮收集制在一九二○年到一九二一年则应该收四亿二千三百万普特的谷物。被征收的农产品数量已大大减少。
粮食税是按照累进税的原则制定的,同时考虑到每一农户的经济力量。按照这个原则,对富农和富裕农户就课以较高的税,中农则完全免去粮食税。农户财力和收入的指标是:耕地数量、人口数量和收获数量。对当时在农业人口中占多数的中农征收较少的税,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提高并大大改善了中农的境况。
一九二一年的粮食税是按照几种农产品——谷物、马铃薯、含油种籽、肉类和毛类等——征收实物的。这就阻碍了农业个别部门的商品产品的增加和商品流转额的提高。因此在一九二二年又通过了关于转向对农产品征收统一的实物税的特别指令。在这方面还规定了把所饲养的牲畜作为确定农户财力的补充指标。
后来,为了发展商品流转和稳定卢布、并使农民更自由地处理自己的产品,曾实行了从实物税逐步变为按货币征收的统一的农业税。
粮食税与余粮收集制不同之点就在于它只为国家征收剩余农产品的一部分。农民在缴纳粮食税以后可以完全自由支配其余的粮食。这就提高了农民经营和增产的兴趣。现在,农民已可以自由地买卖谷物和其他农产品了。
列宁曾认为贸易是建立城乡联合和建设社会主义基础的主要条件。
容许自由贸易就会使资本主义成份活跃起来。但是这并没有什么危险,因为工人阶级专政在我国已取得胜利,而且经济命脉是掌握在无产阶级国家手里。此外,私人贸易也仅限于在不大的范围内,并且是由国家来调节的。
在新经济政策的条件下,在允许私人贸易自由的情况下,合作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最能够使农民私人贸易的利益同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利益接合起来。当时,合作社已成为与资本主义作斗争的一个主要工具。在列宁合作社计划的基础上,农民们自愿地联合到消费合作社、供销合作社、最后是联合到生产合作社中去。
新经济政策为苏联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迅速提高创造了条件。例如:一九二○年的农产品为战前水平的百分之五十,工业产品只达到战前的百分之十四,而在一九二四—一九二五年经济年度内农业已接近战前的规模,而大工业则几乎已能生产战前工业产品的四分之三。国家电气化的计划已胜利完成。
经济的高涨帮助改进了工农的境况,从而也大大地巩固了工农联盟。
但是,对于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来说,只达到战前的水平是不够的,必须更向前进展。
列宁曾一再指出:建立在最新技术设备上并能够改组整个国民经济的大工业,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有效的唯一的稳固基础。不在先进的技术基础上改组各经济部门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实行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性,原因也正在这里。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召开的苏联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采取了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坚定方针。
随着过渡到工业化政策,苏维埃国家就进入了新经济政策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到社会主义的全面进攻为止。
国家工业化为发展社会主义成份奠定了基础,并为完全消灭资本主义成份创造了条件。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首先就是指要发展重工业及其核心——机械工业。而机械工业则是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集体农庄制度取得胜利所必需的新的生产力的关键。社会主义工业化使工人阶级的人数增加、使它在国内生活中的领导作用加强、使工农联盟日益巩固、并使苏联各族人民的友谊巩固起来。由于顺利地实现了工业化政策,从而克服了由伟大的十月革命所产生的世界上最先进的政治制度同我国在技术和经济上的落后现象二者之间的矛盾。
在新经济政策的条件下,国家工业化曾保证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到一九二七年底,苏维埃的工业和农业就其总产量来说,已超过战前水平。从一九二九—一九三七年,我国工业生产平均每年约上升百分之二十,而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平均每年只上升百分之○·三。工业的发展是通过社会主义成份的增长而产生的。
社会主义成份在工业品出产量中的比重从一九二四—一九二五年度的百分之八十一增加到一九二六—一九二七年的百分之八十六。
在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的年代里,建立和投入生产的有一千五百个工业企业,而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中,建立和投入生产的则有四千五百个工业企业。
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工业曾大规模地以拖拉机、收割联合机和其他机器供应农业。苏维埃国家的任务就是要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改造农业。这主要是因为个体小农经济阻碍了对农业机器和最先进的农艺学成就的采用。换句话说,就是当时在农村中所存在的旧的生产关系已不能适应新的生产力。这就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经济法则的要求。党的任务就是要消除这种不相适应的现象。
一九二九年发生了农民参加集体农庄的根本转变。当时作为农民的基本群众的中农都参加了集体农庄。苏联的集体化是在严格遵守自愿原则并估计各个不同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条件而进行的。
集体化的结果,使苏联由一个小农经济的国家变为最大的机械化农业的国家。生产力获得了发展自己的充分的广阔场所,社会主义经济走上了急剧高涨的道路,保证了农村的富裕的、文明的生活,并以粮食和原料供给了城市。
以社会主义完全胜利而结束的新经济政策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从一九三○年开始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生产集体化把苏联变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社会主义制度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完全胜利。社会主义的胜利就是指统一的社会主义成份在我国居于统治地位,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已经结束,而新经济政策也结束了。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所采取的新经济政策不仅是俄国的现象。它具有巨大的国际意义。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正摆在民主阵营各国的面前。从这一问题出发,就发生关于工业和农业、工人阶级和农民的相互关系问题。新经济政策正为正确解决这个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问题指出道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