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阅读
  • 0回复

绿洲人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2-02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今日民族村寨

  绿洲人家
  本报记者 马利
  开篇的话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民族地区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推出《今日民族村寨》系列报道就是试图通过一村一寨、一人一事的变化,展示各族同胞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迷人风采,讴歌我们国家在促进民族团结、繁荣、进步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到内蒙古翁牛特旗额日茫哈嘎查(村)去采访,那里是一座沙漠中的绿洲。
  车从赤峰市出来,一路平坦。突然,颠簸起来,如同船只行驶在波浪上。司机说:“到翁牛特旗的公路了,用三角石铺路,是这里的特色。块块石尖朝上栽着,我在这条路上,两天时间扎破三个轮胎了。”
  这里原来没有路。沙丘流动,今日修,明日埋。牧民们赶着勒勒车经过这里,还得用肩扛着车尾往前推。没有路,翁牛特旗东部腹地的经济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外边的设备进不来,里边的产品运不出。
  去年,旗里下决心投入1300万元,修起了这条公路。裁弯取直,一下子省出80公里路来。
  同行的翁牛特旗委副书记陈宏掰着手指说:“每天按200辆车计算吧,一年里,光运费就能捡回千把万元回来。”
  从车窗里远望,能看见用草秸封固沙丘的张张网格。一蓬蓬绿草,一棵棵小树,已在那些网格里留下生命的痕迹。
  车子穿行在起起伏伏的沙丘之间,波动思维的是我对翁牛特人油然而生敬意的情感。
  西边是巅连起伏的绵绵沙丘,东边是长长的一条草滩。由西拉木伦河引来的“幸福渠”,河水如同母亲的乳汁,喂养了这一片肥沃的绿野。
  到处是绿色的树、绿色的草。牛、马匹点缀其间,或奔跑追逐,或安详地进食。
  我们走进嘎查的办公室。那里收拾得十分干净整洁,电视机是这沙漠绿洲中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窗口,被放在最显眼的地方。墙上用蒙文书写着牧民的名单和各种规章、制度。
  支部书记色存扎布热情地接待着我们这些远来的客人,介绍额日茫哈的情况。
  额日茫哈嘎查共82户人家,355口人。围封治沙的土地有8万余亩,可耕地5000亩。大小牲畜6700余头(只)。
  色存扎布书记介绍说,这里有一座小学,适龄的儿童都上了学;架了高压线,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各种车辆有40台;最让人惊叹的是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程控电话。
  1997年额日茫哈嘎查人均收入达到2800元。
  嘎查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奖状。这里年年都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牧民们富了,靠政策、靠科技,说到底靠自己的勤劳。一年365天,村里没闲人,春种秋收,牧养牲畜,植树造林,没一样不是用汗水换的。
  额日茫哈嘎查人富了,心里更纯净了。在这里,夜里不用锁门,路上不怕失遗。用牧民的话说,这嘎查从来没有过“戴铐子”的人,过去还有过喝醉酒吵闹的人,现在也没了。
  在他那被风沙吹黑吹皱了的脸上,有一对漆黑明亮的眼睛。
  他叫巴色扎木,50来岁,一位普通的牧民。
  那目光里流露着智慧和坚韧,充满了自信和热情。
  巴色扎木说,他除了一个上大学的女儿在外边,一家7口人都住在一起。有90头牛,40多只绵羊,还种有50多亩水田。
  问起经济收入,巴色扎木想了想说,人均少说也该有3000多元。他种的水稻,亩产总在600公斤以上。去年收了500多袋稻谷,怎么说也在2.5万公斤吧!
  巴色扎木还是位种树能手。他领我们去看他栽的林子,一人多高的树,随风沙沙抖动着叶子。嘎查鼓励沙漠种树,谁种归谁。巴色扎木就用绿色一寸一寸铺盖黄沙。
  色存扎布书记说:“我们嘎查的沙地都被巴色扎木和牧民们给绿化了。你看,那绿色的边缘,就是我们嘎查的地界。”
  创造生活的人,理所当然有享受生活的权利。
  在额日茫哈,随便走进谁家,你都会为他们生活的富裕吃惊和高兴。
  我们信步走进一户牧民的家里,客厅里,一字排开的是真皮沙发。一面墙的玻璃镜、音响、电话机、24英寸的大彩电,一应俱全。
  又推开一位牧人的居室,只见穿衣镜高高大大,梳妆台上摆满各种化妆品,“夜巴黎”的高级香水散发着阵阵幽香,白粉蜜、防晒露显示着女主人对美的追求,衣架上各种款式的服装也都十分讲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