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初识“英智美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2-02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初识“英智美雅”
  本报记者 艾笑
  偶接读者电话:其父去一家私立医院治眼,受到精确诊疗和宾客般礼遇,却没挨“宰”。老人经年不遇此事了,受宠若惊心里不踏实。于是,记者前往这家医院看了究竟。
  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于1995年12月开业的私立北京英智美雅眼科医院,目前占据着潘家园大厦的四、五两层,面积4000多平方米。
  进得门来,安静、整洁有序。中国的、外国的病人和家属,或坐在宽敞的候诊厅里的软椅上,或面对明亮的落地玻璃窗读书看报——他们在等待护士接诊陪同全程检查。A超、B超、角膜地形图、视野机、荧光造影、角膜内皮机等通常医院不易齐备的诊查仪器,集中安置在一间50多平方米的诊室。这是为了方便病人集中检查、少跑路。而每项检查又用落地的幔布一一分隔开来,既避免了检查中的相互干扰,又保护了患者的隐私;在专设的儿童诊室里,地上铺着软木地板,墙上还有可爱的卡通立体动物画……
  丁大夫正在诊室里给一位术后的病人复查。她一边观察,一边向病人讲述着病因病理、手术愈后结果以及保健常识。这种聊家常似的“科普”,除长知识外,还使患者在医院里强烈地感受到自身人格受到尊重。
  记者前后来过3次,在门诊的、住院的病人中反复听到的是:住院费、手术费、检查费,一分钱不多收!红包?不用送!这儿可不兴这个。
  在我国,到私立医院去看病,绝对不会是患者的首选。特别是英智美雅,成立的时候没开过新闻发布会,又从不做广告。来这里的患者,多为别的医院治不了的或名医院挤不进去的。可来过后,都说不错。就这样,患者为媒,两三年工夫医院就悄没声儿地火爆起来。现在,只有50来人的英智美雅,每个月竟能成功地完成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玻璃体切割、视网膜脱离复位等显微手术150多例。而一般国内知名的大医院眼科,全年的手术量也不过1000例。
  今年41岁的胡力中,上学之前当过4年维修工,1983年从北京医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北京友谊医院眼科。3年后,他去了美国。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眼科、哈佛大学麻省五官科医院和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分别摸爬滚打了3年。这样层次的教育背景,使他有机会接触到当今眼科学界最前沿的临床技术,同时也学到了最先进的医学管理技术。他萌生了在自己祖国的医院里也建立起先进管理制度的想望。尽管再经两年专业培训,他就可以在美国的医院里行医或自己开业做大夫了,但他还是回到了祖国。
  在胡力中办公室的墙上贴有一张纸条。上写:“第一,你必须是个好大夫;第二,你必须是个好的管理者;第三,你必须是个好的社会工作者。”这是自省,也是招徕监督。
  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英智美雅,听不见病人被编成号呼来唤去;人人对患者都是有问必答、有求必应的。我们天天上班,感到快乐和轻松。你的工作热情可尽情发挥,这里人际关系简单。
  为什么能够这样?胡力中说,首先,我们能帮助很多病人解除痛苦,受到病人的尊重,从中体味到自我价值;其次,不用大家操心,我能让他们过得更好些。那是靠他们为病人服务得来的,而不是靠收红包、拿回扣。这个人格尊严,也能让自己的太太、丈夫和孩子自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