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茶道新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2-03
第12版(副刊)
专栏:茶楼

  茶道新说
  姚昌忠
  都说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个字摞在一起就成一个中国人。细想,这话有理。茶拓印出每一个中国人在人生道路上留下的踪迹。譬如一幅画或一出戏,洒一种颜色或编一段新腔,就活了。人也这样。
  小时候家在扬州广储门。记忆中许多景物已经模糊,唯独案桌上一把青瓷白地粗花茶壶印象明晰。这种壶现今不多见了,圆柱形,上有凹入两只凤眼般的圆盖。铜把手呈优美的弧形。放下,落在茶壶顶盖上会发出清脆的瓷器与金属棒的碰撞声。整只壶嵌置在棉布衬套的茶篓子里。暑热天气将茶篓略加倾斜,壶口就汩汩地倒出凉茶。隆冬季节则是茶水的保温桶。这种壶一般小户人家都有,是苏北苏南家居不可少的日用器皿。它告诉来访的客人,这家人日子过得平易,安谧。
  抗战末期狼狈行走在闽西山中。日出而行,日没而止。正午最难受,太阳晒、肚里饥、口渴、脚肿,汗水跌落在山路石板上,嗤地一声化作轻烟不见了。再一滴,又嗤地一声不见了。这种山中石板路是宋、元驿道,宋、明两朝末代皇室宗亲都曾走过。三十年代国民党“剿共”,剿出了贯通福建全境专供汽车轮子滚动的公路单行道,把古驿道切割成不相连续的虚线。但用脚走路的山民百姓仍愿走驿道。虽然它峰巅起伏却取向直截,比公路要少走许多。
  驿道大约每隔十里或过一峻峭岭隘就有驿亭,其结构可繁可简,但大多有屋瓦墙壁挡风遮雨。烈日下走山路的人到此顿感凉冽,歇息片刻人就有了精神或云有了人气。布鞋、草鞋、赤脚、斗笠、草帽陆续进出。驿亭中常坐一茶嫂,一只大盆,内盛凉茶,任由过往行人自己用瓢舀了闭目牛饮,不要钱,是山民自古流传下来的积德善行,不像如今市面上的大碗茶,碗碗要钱。当然,如果袋里有,也欢迎买她自制的凉粉喝,那是用一种山中植物的汁液熬煮出的,入口微甜,不知其名。
  有时,或可见一男子挑两只竹编大油篓过此,是贩运鱼苗的。他见驿亭依傍山中人家,便舀一碗水,几只针头鱼仔游弋其中,鱼乐,人也乐,议论起贩鱼生意经来,刻画出一幅活脱脱的陆放翁“雨余山客卖鱼苗”的山中生活画卷!
  1949年到北京,其时尚未开国,七八月间正午的太阳一点也不饶人。站在天安门前石板御道上真所谓骄阳似火,心比天热,上熏下烤,空气也发生奇妙的扭曲折射。从天安门城门洞往南看,可以一直望到正阳门与箭楼城门洞套城门洞,洞里偶或晃动过走动的人影。往北,进天安门城门洞再进午门城门洞,大石路面的两侧都有人席地而坐,在此享用北京特有的高大城门洞和洞里特有的嗖嗖凉风。其中也有几个大嫂在此飞针走线、织袜底、补衣裳,赚几个辛苦针线钱。她们当中也有兼卖茶水的。这种城门洞中的茶水风味独特,一碗下肚,暑热全消。若仍不解渴,再要,也不加钱。北京人的大度很使初从南边来的众多“小南蛮子”感动。
  也有几盏下肚仍不识茶滋味的。解放前上海复旦大学淞庄或沪庄门外有小茶馆,跟西南联大一起复员来的。这些茶馆表面上平静如水,茶客们一卷在手,读书打牌,洒脱得很。老板也睡意惺忪,浑身茶味。其实呢,这里的茶泡出来的几乎全是来自延安的声音。有几个真心来此寻访世外桃源跳出人间是非的青年学生,才一落座竹榻,门外“袁大头要么?”和银洋丁当声音就把他们吸引出去了。镌有袁世凯肥头的银洋每日涨落十七八次,那时候每一个大学生都必须在诸般功课之外首先选修国民党政府特有的通货飞涨经济学。
  解放后,“一杯茶,一支烟,一身轻闲来游园”的好日子实在过得舒坦,但喝不出茶味的时候也有。五十年代末北京几个大公园纷纷开办茶社,广设茶座供游人休憩饮茗。可是生意又太兴隆,每一张椅子后边几乎都站一个等座位的茶客,叫那坐着喝茶的仁兄怎么品得出茶味来?
  “文革”初起时,从延庆进北京城看大字报,见长安街上两个年轻人席地而坐摇头晃脑摇唇鼓舌为一个什么原则问题辩论不休,当时颇有君子之风,后来原形毕露,君子不但动口也要动手,就不像样子了。这个时期的北京城里好像没有茶,或虽有,也喝了,似无茶味,没有留在记忆中。一直延至八十年代初去成都出差,过一闹市茶社,满室数十盘象棋围棋子儿一起发出急风暴雨般爆炒板栗声音,直使人联想“文革”杀气,不禁愕然。
  近读《老北京风情记趣》,内称:“民国以后的北京茶馆,事变前是西洋味,事变后是东洋味。”(这里是指的“七七事变”)可见茶味随时代更易。所谓茶文化的内涵原不是一成不变的。茶道也是这样。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茶味:《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于老者和平头百姓荆元大哥的百姓茶,《梦粱录》记载的汴京茶肆浪荡子弟茶和杭州南宋小朝廷的贵族茶、贪赃枉法茶、五子登科茶。至于今年夏天长江全民抗洪大战中,就有长髯老者白发老妪们上堤为英雄子弟兵送茶送水抹汗扇凉的动人场面。这种茶别处喝不到,能喝得到的人也不会太多,但那象征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茶中滋味却让每一个坐在电视机前的中国人掉泪。
  的确,柴米油盐酱醋茶组成了中国人的生活内容。茶的确拓印出每一个中国人在人生路上留下的踪迹,不仅于此,更映射出每一代中国人在时代画卷上留下的精神,从中可见茶道。茶虽末节,以小见大,此说或不为过。
  据此,写出我的这篇新茶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