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重在疏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2-07
第11版(经济生活)
专栏:各抒己见

  重在疏导
  晓白
  那天带着小朋友出去玩,吃过一串糖葫芦,小朋友问我,阿姨,往哪儿扔?据说小孩三四岁正是帮助其形成各种好习惯的时候,我告诉她当然要扔到垃圾桶里,并说了很多道理。于是小朋友牵着我的手开始寻找垃圾桶。我们沿着街道走了十几分钟后,小朋友说,阿姨,你抱着我找吧。我知道她累了,而我也隐约意识到试图对下一代进行文明素质教育还必须兼顾市政设施的完善。只好带她回去。最后,那根粘粘的小棒扔进了小朋友自己家中的垃圾袋。
  类似的小麻烦生活中常常遇到。记得毕业后不久回学校聚会,我站在校门口发现马路中加上了一道栏杆,我正暗自想这样恐怕不太方便,就见有人全不理会路边醒目的禁止翻越栏杆的标识从上面跳了过去。过一会儿来了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他们朝这边走几步再往那边看一看,终于也下定决心迅速地跨过了栏杆。我不禁哑然失笑。因为从前在批评国人的文明程度时常常用摄像机摇几个跨栏杆的镜头,再对比国外如何如何,现在怎么外国人也入乡随俗了?不过很快我就理解了他们的难处。我足足走了一站地才见到过街天桥。
  无论是培养人们的一种文明行为还是纠正一种不良习惯,禁都不失为一种办法。但倘若只是立一块牌子贴一张标语或者一味罚款,那实际上往往起不了什么作用。在强制、约束人们行为的同时,不能忘了疏导。
  疏导至少有两个层面上的意思,一个当然是说服教育,要让人从思想上意识到某一规范的必要性,自觉地敬而守之;另一个尤其不能忽视的是行为上的。前段时间见到河南某市的一个市长,他刚结束了对该市下属的一个县制造假烟的清理活动,照理说是庆功的时候,这位市长却愁眉紧锁。原来这个地方地少人多,农民多年来一直靠造假过活,如果不能给农民找到另外一条致富的路子,恐怕打假的成果也维持不了多久。市长所焦虑的其实就是怎么做好行为上的疏导。这道理说来也很明白,就好比你不让大家乱扔垃圾就应该多设几个垃圾桶,你不许人跨栏杆就该在合适的地方建通道一样,缺少行为上的疏导,“禁”就成为一厢情愿,给人带来很多不便,也就无法真正推行下去。所以,有的时候,违反规矩固然不对,但管理方也该想想自己所做的是不是还有可改进的地方,是不是还考虑不周,是不是提供了相应的替代。尤其是当一种行为屡禁不止时,就更应该反思一下它是不是还有生存的依据和土壤。
  禁,乃至罚,都只是纠正一种行为所走的第一步,后边还有长长的文章要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