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用个护工不容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2-07
第11版(经济生活)
专栏:

  住院陪护商品化为不少家庭解了忧,但一天最低50元的费用又委实让人面露难色——
  用个护工不容易
  迟伶
  张先生不幸患脑血栓住进医院,由于半身毫无知觉,全家人不仅为他的病着急,更为找陪护焦虑,不是人家不愿意,就是家属不满意,10天里倒换了4个人。据了解,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住院陪护也开始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家庭。于是,“护工”———这个俗称为“蓝衣天使”的群体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用不起的护工
  护工,自90年代初出现在一些大医院后,确实受到病家的夸赞。他们身穿统一服装,统一接受有关医院工作程序、规章制度、清洁消毒及无菌观念等基本常识的培训,生活护理做得相当到位。
  然而提到费用,很多人却面露难色。在北京一家大医院照顾其母亲的王女士坦言相告,使用该院待聘的护工每月近两千块,时间长了花不起。据了解,聘用1名护工的费用每天50元—70元不等,若按最低的50元计算,1个月就需支出1500元,而且是不能报销的。这样高的费用对于目前工薪阶层而言确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因此,尽管不少医院都建有护工队伍,但聘用者并不踊跃。
  护工是不是特殊服务
  虽然患者反映护工的收费不低,但医院认为并没有超出有关部门批准的范围。据北京市卫生局有关人士介绍,护工收费项目是按特需服务项目批准的,旨在满足一部分病人特殊生活护理需要,形式是“一对一”服务,即1个护工只照顾1个病人。收费标准为每小时2元—5元。截至目前,区级医院一般每小时没突破3元,市级医院没突破5元。
  由于属于特需服务,价格主要根据供求调节,因而强调自愿申请。一位负责护工管理的人士为笔者打了个形象的比喻:特需服务就好比出门乘车,可以打豪华出租车也可乘公共汽车,花钱不一样服务自然不同。因此,护工的出现仅仅是为病人提供了一个选择服务的机会。
  但正因为有了这种收费的护工出现,有患者提出,本来应该由护士们做的基础护理,由于护理人员不足等多种因素造成的护理不到位,医院还“软”规定让患者自己花钱请护工,这合理不合理?对此有关卫生行政部门不置可否。
  护工管理也不易
  采访中笔者还发现,目前护工的管理成本较高。据了解,一般护工每月基本工资为600元左右,其收入仅占病人交费的2/3左右,另一部分则由医院管理,其中用途是多方面的。护工流动性大也增加了管理培训费用的支出。一位负责招聘管理护工的老护士说,护工的工作干起来不仅脏、累而且耗时、耗力,因此有的人刚培训完干了没几天就辞职了,只能再招聘、再培训,而每培训一人次就要支出200多元钱。
  有人士认为,国际上不少国家的医院在人员配置上都设有负责生活护理的人员,但在我国不仅没有护工的编制,护士编制也严重不足,因此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按比例聘用护工,如4配1、6配1等不失为一种各方面都乐意接受,而且是比较经济的形式。还有一些人提出,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工应由医院统一聘用,免费为病人进行基础护理。采访中笔者了解到,这一建议在一些医院已经付诸实施。南京脑科医院从去年4月起实行取消家属陪护,统一由医院支付费用为患者聘请护工,平均每4张床配一名,24小时轮流上岗,尝到甜头的患者们连声叫好。上海瑞金医院从今年7月初每年拿出120万元为住院病人聘请护工。该院一位副院长说,我们是拿钱买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换回整洁安静的就医环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