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关井压产 势在必行——从呼盟地区看煤炭行业整顿的必要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2-07
第12版(市场专题)
专栏:

  关井压产 势在必行
  ——从呼盟地区看煤炭行业整顿的必要性
  内蒙古大雁矿务局党委书记 何福林
  国务院作出在煤炭行业实行“下放、关井、监管”的决定,作为国有重点煤矿的领导干部,我们对此决策坚决拥护。改革开放以来,各类煤矿特别是小煤矿发展很快,产量迅猛增长,缓解了煤炭供应紧张的局面,为国民经济作出过重要贡献,这一点是应该肯定的。但是,煤炭工业也出现了重复建设、盲目发展、非法生产、乱采滥挖、破坏资源、事故增多、污染环境等问题。
  小煤矿破坏煤炭资源严重。由于小煤矿乱采滥挖,非法越层越界开采,大多采用简单原始的开采方式,资源回收率只有10%到15%(而国有大矿矿井回收率在70%以上),不少新建现代化矿井一投产,首采区就被挖空,损失浪费之大,令人触目惊心。以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以下简称呼盟)某地区乡镇煤矿为例,在几十平方公里的井田范围内,开了数百眼小井(大部分是独眼井),资源回收率不足10%,整个煤田千疮百孔。
  小煤矿伤亡事故多,安全生产差。由于小煤矿生产规模小、开采工艺落后、投资少、技术装备差、生产设备简陋、机械化程度低、专业人员少,先天不足,安全无保障,危及工人生命安全。仅以呼盟地区为例,今年1至10月产煤115.85万吨,发生死亡事故30起,死亡35人,百万吨死亡率30。3年平均百万吨死亡率高达15.52,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呼盟小煤矿曾发生马车、汽车,装载机掉入采空区的悲剧,致使人们不敢进入矿区,谈采空区而色变。
  小煤矿严重冲击国有大矿。遍地开花的小煤窑因其投入少、吃肥丢瘦、成本低(成本要素不全)、反应快、手段活、获利多而成为国有矿的强有力竞争对手。小煤矿与国有大矿争资源、争运力、争市场,使国有矿经营困难重重,不能正常生产,常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造成严重亏损。扎局个体小井被淹后,由于小井和大井贯通渗漏透水,先后淹了西山矿北斜井、青年井、南斜井,导致西山矿全矿停产(报废),直接经济损失1.6亿元,使2000多名职工无业可就。
  小煤矿非法、违法经营。小煤矿管理混乱,多数有大企业或地方幕后策划、保护,个人出面承包的“双簧”式管理。小煤矿依附于国有矿,利用大矿的供电、通风、排水等设施进行生产。小煤矿偷税漏税严重,可观的经济效益是以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的。开小煤矿,表面上看给地方财政带来一笔税收,而实际上国有矿经营的这块煤量完全可以补足或超出这笔税收,这一点尽人皆知。例如,1997年大雁局销售煤炭322万吨,上缴税费6227万元,每万吨煤纳税费19.25万元;而呼盟地方小煤矿大约年产煤287万吨,上缴税费2354万元,每万吨煤纳税费8.2万元,前者是后者的2.5倍。另据调查,呼盟地区非法小煤矿的用工大部分为外地人,劳动力极其低廉,劳务费被外地民工所挣,受益者仅仅是开矿者。从这一点看,资源所在地既无安置效益,也没有增加多少财政收入。还有,小煤矿不交养老统筹金,职工养老没有保障,给社会造成不稳定因素。
  从目前情况看,各类小煤矿过多过滥而造成的煤炭生产总量过剩,已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矛盾。鉴于此,在煤炭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要想控制煤炭生产总量,必须关井压产。只有关闭非法和布局不合理的煤矿,才能实现供需平衡,使国有重点煤矿早日走出困境。关井压产将有利于规范煤炭生产经营秩序,有利于煤炭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高煤炭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有利于煤炭工业健康持续发展。
  全国煤炭行业关井压产的攻坚战已经打响,我们内蒙古自治区也决定关闭千余座小煤窑。我们国有重点矿,看到了希望,心中有底了,加上企业有良好的经营管理基础,对实现关井压产的目标持乐观态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