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利在当代 功在千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2-08
第1版(要闻)
专栏:1978-1998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周年特稿(8)

  利在当代 功在千秋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本报记者 贾西平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5,中国的经济起飞必然令世界瞩目。然而,中国是按传统的粗放模式发展经济,或是像某些国家那样进行掠夺式经营,还是走一条发展与环境相协调的新路?
  一切关心中国命运的人都在关注着。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指引我们打开未知领域之门的一把钥匙。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人民毅然选择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个陌生的名词,从世界传入中国———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是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
  “可持续发展”一词变成中国老百姓的口头语是近几年的事。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人口急剧增加,生产力水平低下,亩产徘徊在三四百斤。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人们以为只有扩大耕地面积,才能生产出足够的粮食。修筑梯田、围湖造田、开垦荒地,遍及神州大地。这种指导农业的思想,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翻开如今已发黄的报纸,赫然一个标题:“大家动手,把960万平方公里的宝藏都找出来!”不错,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落后,求发展的心情更加急切。但是,这种粗放型生产方式,不仅生产效率低下,解决不了真正的发展问题,而且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威胁着后续的发展进程。显然,这种方式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里是难以为继的。中国应该走一条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发展道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即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质上就是对发展作理性的限制。为了全局的利益,而放弃局部的利益;为了长远的利益,而放弃眼前的利益;为了多数人的利益,而放弃小团体的利益。这种选择是需要眼光和胆识的。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表率。党中央审时度势,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国情作出科学的分析,毅然突破常规,作出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策。1992年在巴西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李鹏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保持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把《21世纪议程》付诸行动。
  为了把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带入21世纪,江泽民同志更进一步高瞻远瞩地指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经济的发展,必须与人口、环境、资源统筹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决不能走浪费资源、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几年过去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已深入人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
  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保持经济与环境基本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观
  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方针政策,正确处理和协调了环境与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为遏制环境质量恶化、改善生态状况做了大量工作。
  我国大力开展了江河污染治理、国土资源整治、荒漠化治理、防护体系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程。黄河、长江等7大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已经展开。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强草原和生态农业建设等项工作的开展,使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目前“三北”防护林体系已长达4500公里,全国已设立自然保护区600余处。
  治理污染,果断决策。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是我国空前的水污染治理工程。经过流域4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依法取缔、关闭污染严重的小造纸、小印刷、小制革、小土焦等“十五小”企业,基本实现了国务院要求1997年全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的排放目标,干流水质趋于好转。
太湖流域历史悠久,富庶美丽,是我国文化经济生活十分重要的地区,还太湖一片净水已成为从上到下的共识。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太湖流域排污单位到明年1月1日必须达标排放。
  为了保护环境、控制污染、合理利用资源,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据不完全统计,迄今我国已制定了6部环境保护法,9部与环境相关的资源法律,30多件环境法规,70多件环境规章,900多件地方性环境法规,90多项强制性污染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近期还将完善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可以说,一个基本适合我国国情的环保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我国颁布的《刑法》,首次将严重破坏环境与资源的行为定为犯罪。截至去年底,我国依法取缔和关停了污染严重的6500多个小企业。
  按照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的要求,我国正在认真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和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全面实施“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两区”(二氧化碳、酸雨污染控制区)、“一市”(北京)的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力争在2000年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坚持人与环境协调和谐统一的原则,自觉地将自身的社会实践限定在自然界所能承受的范围内。由于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全国人民有统一意志,就能较好地协调各种矛盾,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9.8%。在人均耕地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自然灾害相当频繁的情况下,1997年农业总产值比1978年增长了2.4倍,基本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中国的成就举世公认,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观。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奏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协奏曲
  邓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紧紧依靠科学技术。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培育成功的杂交水稻优良品种,至1993年已在我国推广1.6亿公顷,增产粮食2400亿公斤。他率领科研人员又相继培育成功三系法杂交稻、二系法杂交稻,近年来,超级杂交稻育种已初露端倪。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科学技术总是在创造着奇迹。许多人类所面临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必须而且只有到科学技术中去寻找答案。
  几十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培育的农作物优良品种已有三四千种,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农作物,差不多都是更换了四五代的新面孔!
  焦炭是冶金工业的主要原料。过去炼焦厂用水将灼热的焦炭熄灭,称为湿法熄焦。这种做法要造成大量的水污染,成为钢铁工业主要污染源之一。上海宝山钢铁公司在我国率先采用干法熄焦技术,即用冰冷的氮气灭火。用这种方法不仅制取的焦炭质量大为提高,还能将熄焦后的高温氮气用来发电,发过电的氮气再制造合成氨,不仅治理了污染,还进一步创造了经济效益,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1997年底,我国登记的重大科技成果达30566项,鉴定成果23878项,获国家奖励的优秀成果626项。这些科技成果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广泛使用,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强劲发动机。
  科学技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手段。离开了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就成为空谈。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二者相互依存。只有这两个战略同步实施,才能奏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协奏曲。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所承受生存与发展的压力特别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任重道远。今年长江、嫩江、松花江特大洪水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然而,不论前进的道路上有多少艰难险阻,只要我们沿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走下去,就一定能用我们劳动的双手迎来伟大祖国山清水秀的明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