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利用社会资金 改善办学条件 燕山大学自我发展闯新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2-08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利用社会资金 改善办学条件
  燕山大学自我发展闯新路
  本报讯新华社 记者屈维英、本报记者李新彦报道:前身是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的燕山大学,在短短10多年间不仅完成了从齐齐哈尔到秦皇岛的整体搬迁,而且从原来的单科类学院变成以工科为主,文、理、经、法、管理并存的万人大学,呈现勃勃生机与活力。在这期间,这所大学的基建总投资已达2.4亿元,其中国家及省市政府投资不足1亿元,其余资金从哪里来呢?他们的做法是:解放思想,借鸡生蛋,走多渠道集资办学的道路。
  1992年,随着各路人才的不断引进,教师住宅出现了极大的困难。在国家没有投资的情况下,燕大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出由职工集资80%的份额建设职工住宅的办法,以解决教师的住房困难。首批拟建的132套住房一宣布,就被预购一空。1994年春节前搬入这批新房时,许多职工兴高采烈,敲锣打鼓,鸣放鞭炮。燕大又于1994年再次集资建房168套,也被抢购一空。从此,燕大的教职工住宅走上了一条集资兴建的道路,广大教职工的“住房难”迎刃而解。到目前,全校共集资4000多万元,建住宅25栋、1004套,总建筑面积8.12万平方米,加上原有住房,全校教职工户均75平方米。
  1993年,学校面临扩大招生的机遇,但学生宿舍、食堂严重不足,向国家申报基建项目未果,燕大又决定引进社会资金解决这道难题。他们的办法是,新建学生宿舍8500平方米,由社会投资435万元,按当年向学生收取的住宿费标准计,燕大每年支付社会投资补偿费75万元,共支付18年。学生新食堂投资600多万元,由投资者自行经营20年后交还学校。
  为了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燕大正在动工兴建1万平方米的新教学大楼。所需1000万余元资金,已同承建单位达成协议,由承建方自筹资金组织施工,建成后从交付使用起,燕大每年支付返还承建者150万元,逐年还清。现在,这栋教学大楼已经拔地而起。
  据统计,燕大近几年共向社会筹集资金3000多万元,用于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和教学大楼的建设,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并促进了学校后勤管理的改革和创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