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白云深处新瑶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2-09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今日民族村寨

  白云深处新瑶寨
  本报记者 周笑浪
  越野车沿着盘山公路缓缓地向白云深处驶去,公路两旁,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万丈深谷。中午时分,我们终于到达了采访的目的地———湖南省洪江市龙船塘瑶族乡翁朗溪村。
  村子静悄悄的,只见亭亭玉立的凤尾竹,高耸入云的楠竹,以及云杉、樟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摆,几十栋瑶家木楼掩映在绿色之中,除了袅袅升起的炊烟,不见猪牛乱窜,不闻鸡鸣狗吠,好一个“世外桃源”!
  沿着小路,记者走进村头的村党支部书记蓝华新家。这是一座两层的瑶家旧木楼。屋子四周都铺上了水泥,不见半点垃圾。卧室的窗户已由传统的小木窗改成1.5×1.8米的大玻璃窗,家具井然有序,窗明几净。地板和四壁的木板都用桐油漆得透亮。我用手掌用力抹了抹边角落的地板,不见灰尘。走进厨房,炉灶贴着白瓷砖,白白净净,锅盖上、橱柜里居然也不见油污。接着,记者又参观了水冲式厕所和猪圈,全都是红砖水泥建成,冲洗得干干净净。
  难道是书记家的缘故?于是,记者连连看了10多户人家,房子有新有旧,但都是整洁干净。谁能想到,20多年前,翁朗溪村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肝炎村”。家家楼下养猪牛,楼上住人,鸡鸭放养,厕所臭气熏天,苍蝇蚊子满天飞。喝的池塘水,漂着绿色的青苔。解放前夕的一场肝炎,全村人口剧减一半。1974年,这个148户的瑶寨就有136户人家有黄疸肝炎病号。至于那恼人的疥疮则几乎人人都有,以至于每户人家门口都有一块青石板,据说人躺在上面能减缓痒和疼。县乡干部下乡,从不在村里吃饭、住宿……
  1985年在上级政府的帮助下,他们开始了改水、改灶、改厕,经过几年努力,家家用上了省柴灶,喝上了自来水,猪圈、冲水厕所都建到离屋50米以外,“自由自在”的猪、牛、鸡、鸭也都被圈养了。为了保持清洁,村委会定期挨家挨户检查卫生,分别贴上“最清洁”、“清洁”、“不清洁”纸条。瑶家人好面子,如果被贴上“不清洁”,整个月都会觉得脸上无光。因此家家户户“比”着干,谁也不甘落后。逐步形成了家家挂拖把,户户讲卫生的习惯,小孩刚会走路就懂得进屋要换鞋。村里还在公共场所设置垃圾箱、痰盂,定期灭鼠、灭蚊蝇。山里人世代沿袭的不良卫生习惯改变了,“肝炎村”的帽子甩掉了,各种传染病绝迹了。翁朗溪成为驰誉三湘的卫生村。
  瑶家世代居住在高山上,行路难为贫穷之源。80年代以来,翁朗溪人不等不靠,自己投资,户户出工,劈山填谷,先是打通了伸向乡政府的16公里盘山公路,然后陆续修通全村8个村民小组的公路,长达20多公里。昔日“打招呼听得见,见个面要半天”的山村,现已有各种机动车20多辆,甚至有了通往县城的中巴班车。
  近几年,村里又投资建了电视差转台,接通了闭路电视,建了拥有数千藏书的图书馆,修了商店、卫生所、歌舞厅,甚至还有一个小招待所。
  翁朗溪变了,变得富裕,变得卫生,变得文明,被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称为“新时期农村双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