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财源或包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2-09
第8版(亚运专题)
专栏:曼谷聚焦

  大型运动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利用向来为兴建者所重视,它既可令举办地日进斗金,也可能成为甩不掉的烦心事。能否精心规划,合理开发,决定了它是——
  财源或包袱
  薛原
  曼谷市郊的法政大学——是采访亚运会的记者们最熟悉的地名。这片原本是荒野之地的郊区,因为人们的到来越来越热闹。
  本届亚运会的主体育场——法政大学体育场距离曼谷市区有50公里之遥。为了举办本届亚运会,这里新建了一个可容纳2万人的体育场和7个体育馆,此外还建造了23座运动员公寓及配套的医院、邮局、银行、商店等设施。
  法政大学的一位负责人说,兴建亚运会场馆的地皮归大学所有。为了补偿法政大学,亚运会期间一些场馆的门票收入将划拨给学校。比赛结束后,学校还将和政府协商,估计还能要到几座体育馆,其余的就算是新的国家体育馆。这里也将取代旧的华目国家体育场成为曼谷新的体育城。
  1990年北京亚运会后,随着道路及配套设施的建设日趋完善,挨着北四环路的亚运村急剧升值。现在,亚运村方圆数公里的区域,都被房地产商们标以“毗邻亚运村的尊贵地段”大作广告。而8年前,这里大概同现在的法政大学新校址一样,也是一个令出租车司机摸不着北的地方。
  亚运会给举办地带来了好名声,而如何让好名声带来好收益,则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在这方面,并非个个都是成功者。广岛亚运会留下的两幢30层高的运动员公寓,至今还只卖出去一座,而那些漂亮高大的场馆,随着亚运会的结束也归于沉寂。广岛不是一个大都市,这些可以容纳近万人的场馆该派什么用场,广岛市政府大动脑筋也还悬而未决。看来,要把亚运会办得名利双收,对主办者来说,还需认真谋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