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在台湾落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2-09
第12版(香港和澳台侨)
专栏:编钟编磬

  在台湾落户
  本报讯 11月6日下午,台北国父纪念馆二楼钟声轰鸣,两岸观众和有关人士欢聚一堂,庆贺来自祖国荆楚大地的曾侯乙编钟、编磬全套复制古乐器在宝岛“落地生根”。
  台湾“文建会”副主委吴中立、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兼编钟乐团团长冯光生、国父纪念馆馆长曾江源共同主持展览的剪彩和撞钟仪式。
  距今2400多年的战国早期曾侯乙编钟、编磬等古乐器,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是我国音乐考古史上的一次极重要发现。作为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史上的杰作,早已闻名遐迩。台湾“文建会”民族音乐中心向湖北省博物馆订制的“曾侯乙编钟”(复制件)和湖北省博物馆赠送的“曾侯乙编磬”(复制件),均要求严格,无论外形和声音都达到了“形似声似”,首次进行的编钟错金铭文效果良好。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台湾有关方面将用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瑰宝陈列展示,向民众宣传,或进行学术研究。
  应台湾有关方面邀请,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冯光生,古乐作曲家王原平,编钟复制铸造专家张志华等已专程赴台,与台湾同仁进行有关编钟音乐、编钟纹饰与调音技巧等方面的学术交流。冯光生表示,曾侯乙编钟自出土以来,一直处于海内外学者的多学科研究之中,希望台湾同仁也能积极努力了解与运用,并进行相关研究。
  曾侯乙编钟结构复杂,规模庞大,演奏有相当难度,应邀专程赴台的内地学者为了使编钟能在宝岛落户,特地为台湾同仁进行3天学术探讨及组装、演奏“种子”培训。来自高雄及台北的国乐团成员和音乐院校学生46人及30位“旁听生”参加培训,结业者将“能者为师”,培训其他音乐家。
  (喻少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