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农村市场启而不动 农民收入亟待提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2-10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农村市场启而不动
  农民收入亟待提高
  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
  1998年即将过去,农村市场依然比较平淡。开拓农村市场的障碍因素有哪些?今后工作的重点在哪里?本文将对这些基本问题作初步分析。
  当前农村市场的基本状况
  今年以来,虽然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在开拓农村市场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价格形势也一直朝着有利于消费者的方向变化,但并没有出现人们所希望的购销两旺的局面。1—3季度,农村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6%,增速回落5.6个百分点,比城市低0.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803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0元;人均生产费用现金支出为394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9元。四季度是农村市场的热销季节,10月份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虽然比前三季度快2个百分点,但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总体上看,开拓农村市场没有收到明显效果。
  农村市场启而不动的原因在哪里
  总体上讲,我国农村市场由于其消费群体庞大,消费需求的上升空间大而具有巨大潜力。那么,农村市场启而不动的主要原因在哪里呢?
  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对农民消费需求形成了有效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既是农村市场疲软的成因,也是农村市场启而不动的症结所在。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4.6%,不仅比上年锐减4.4个百分点,而且远低于1978—1997年年均增长8%的速度。当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速回落20个百分点,人均生产费用支出出现了90年代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农村市场步入低迷状态。
  今年前三个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只有1419元,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不到1%。预计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将保持在上年的水平上。由于农民收入低速增长的局面没有改观,所以启动农村市场未能奏效。
  农民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不好,也是农村市场启而不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到1997年,我国农民集聚起了大约2.55万亿元的购买力,但由于农民对近两年增收的预期不好,当年实际形成的有效需求只有1.4万亿元。1998年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继续在低位徘徊,进一步强化了农民增收预期的不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的储蓄倾向必然得到强化,从而延缓了即期消费需求,加大了农村市场开拓的难度。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既有消费需求又有购买能力的农民只占少数,多数农民有消费欲望但购买力不足,难以形成有效需求,这种格局加大了开拓农村市场的难度。1997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90元。从纯收入的分布看,约有60%的农村人口,其年收入低于这一全国平均水平,对工业品的有效需求只占全部工业品有效需求的38%。
  开拓农村市场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
  增加农民收入是开拓农村市场的治本之策,这个问题不解决,开拓农村市场就很难取得进展和突破。
  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的难度越来越大。一是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受到产品产量和价格的双重制约难以获得持续增长。二是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自身结构调整的影响,近两年乡镇企业增幅回落,效益不高,从业人员萎缩。三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城市下岗职工增多,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就业机会相应减少,农民收入中劳务收入的增长自然会受到影响。
  当前提高农民收入的工作重点,首先是千方百计遏制增速下滑的走势,避免这种短期现象演变为长期趋势。而更为重要的,是在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重组、促进要素流动和实现城乡开通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积极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开拓农村市场,必须针对农村中不同消费群体的行为特点,确定不同的工作重点。一是对占农村人口60%的中低收入阶层,重点要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特别是提高其现金收入的水平。二是对占农村人口40%的较高收入阶层,重点要采取适宜的措施,将一部分结余购买力动员出来转化为即期需求。因为这部分农民的再生产活动已经走上良性循环,收入增长在短时期内不会成为主要矛盾,促使其结余购买力转化为即期消费需求,对开拓农村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开拓农村市场,必须解决好一系列相关问题。农村市场的开拓,除取决于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以外,还涉及到消费心理、风俗习惯、环境条件、商品结构和流通渠道等一系列因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对农村市场的开拓,必须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寻求适宜的技术路线,采取配套措施,方能取得实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