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少一点形而上学——与一位体育官员的对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2-11
第8版(亚运专版)
专栏:亚运点评

  少一点形而上学
  ——与一位体育官员的对话
  本报记者 刘小明
  亚运赛场观众席上,记者碰见一位体育界的朋友,这次他作为中国代表团官员来到曼谷。老友相会,场上赛事又不紧张,我们闲聊起来。
  聊到几天来中国健儿艰苦奋战、摘金夺银时,朋友(以下用●表示)发出一通感慨:金牌拿少了,国内群众不满意,你们传媒、舆论界也整天盯着我们;如果我们金牌拿多了,外国朋友又会不高兴,我们真是左右为难啊。
  记者(以下用▲表示):中国体育运动水平在亚洲可称“老大”,想不到“老大”烦恼也不少。
  ●实际情况确实是这样。比如我们的乒乓球队在亚洲、在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上,夺金牌多了,中国人欢喜得不得了,但国外乒乓球界人士却不高兴,说再这样下去乒乓球比赛越来越没人看了。幸亏,男子方面我们不占多少优势,欧洲人还有积极性,亚欧竞争激烈;而女子方面,欧洲国家总得不到冠军,现在打乒乓球的女孩子比以前减少了许多。亚运会也有类似问题,中国拿的金牌太多,别人不高兴,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分两个方面来看,作为运动员自身,应该是奋斗、追求永无止境,技术上精益求精,这次比赛夺了冠军,下次仍然要努力改进不足,继续争冠军、多拿金牌。另一方面,从一项运动的发展看,一枝独秀、一花独放并非好事,国际体育组织应该从规划上、从竞赛规则上想想办法,怎样让更多的国家、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这项运动才能兴旺发达,在世界上得到广泛开展。
  ●眼下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是,每逢重大赛事,压力总是很大。像这次亚运会比赛,拿过世界冠军的不能输,亚洲冠军也不能输,老将发挥失常、新秀临场紧张没赛出好成绩,日子都不好过。代表团这几天对各个队领队、教练的工作抓得非常紧,天天晚上开会总结,研究比赛中出现的问题,要求各队拿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我们没有一天午夜前能休息的。你们能帮我们减减压吗?
  ▲我觉得对于压力问题,关键看你怎么认识。都说压力是客观存在的,其实主观的、人为的、自找的压力也不少。上届拿了亚运会冠军,这届冠军也应非我莫属,殊不知得金牌的项目未变,但参赛的选手换了新人,“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个冠军归属尚无定论,为什么在我们的意识中就只能算在自己的账上呢?冠军属谁,要用成绩说话。夺过世界冠军的,在亚运会上也未必就是铁板钉钉。看待运动成绩,要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不能静止地看问题。新一轮比赛,对谁都是从零开始,自己这样看问题,不必要的包袱就会放下来。观众这样看问题,就不会过于挑剔。对一个运动员来说,只要你自己不泄气,仍然具备冠军实力,早晚还会再拿冠军。
  ●我们有时候确实把体育比赛的输赢,把金牌、冠军成绩看得过重。可是不看重也不行,谁让我们是干这一行的,不为国争光行吗?亚运会之后,很快又要备战悉尼奥运会,现在我们手里有把握夺金牌的项目还不多,下一段的日子不会轻松,这就更要多一点辩证法,少一点形而上学。
  (本报曼谷12月10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