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应该降低电影票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2-11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文化信箱

  应该降低电影票价
  编辑同志:
  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在给观众带来视听享受的同时,也塑造出一大批深受欢迎的演艺明星。长期以来,电影与观众之间,有着密不可分和互补的渊源,电影离不开观众,观众需要有电影。可不是,一部优秀的影片,观众就会像收藏老照片般存档在记忆中,经年而不褪色。这就是电影的独特魅力所在。然而,近年来,走进电影院的观众正逐年减少,曾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影院观众火爆热烈的场景已是旧梦难寻。
  造成电影市场滑坡的因素来自多方面。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视听功能上可与电影相媲美的电视、VCD、家庭影院等正步入越来越多的家庭,电影不再是观众寻找视听乐趣的唯一选择。缺乏好看的电影也是观众裹足不前的原因之一。当然,一部电影的冷热,除了与炒作有关,票价亦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尽管说影片的质量是角逐市场的关键,但最终不得不面对以“票房成败论英雄”之现实。受国外巨片冲击市场的影响,近来中国电影也时兴起“大投资、大制作”,为收回成本和赚取利润票价自然定得不菲。以笔者所处的城市为例,一些“巨片”的票价令人咋舌。与大城市相比差距自不待言。前一阵有媒体透露,《兰陵王》投资2000万元,上海、北京的票房却不足300万元;《秦颂》投资3000万元,而上海、北京的票房都仅200多万元;《红色恋人》投资3000万元,目前该片国内票房总数大势已定,上限大致为1700万元左右,且因此片国际市场并不看好,故亏本似乎已成定局;投资近亿元的《荆轲刺秦王》也前途未卜。看来,面对已呈雏形的中国电影市场,有了“前车之鉴”,后来者应有所反思,即在不影响影片质量前提下尽可能压缩制作成本,除此之外,降低票价不失为一种刺激观众回升的有效途径。
  事实上,中国观众对电影票价居高不落之现状早有微辞。据一家调查机构对世界电影市场的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中国电影市场的票价相对于中国观众的承受能力来说是最贵的。在美国,电影票价相当于普通市民月收入的1/200到1/150;在德国,柏林夜场电影票价为13马克,是普通市民收入的1/154;在法国巴黎是1/108;在日本最高票价是普通市民月收入的1/120;在印度新德里是1/400;在中国,则普遍徘徊在1/50上下,北京市去年人均月收入650元,而进口大片票价每张30元至80元,几乎占收入的1/10。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真尴尬。难道中国电影市场容量比别人大?非也。有业内人士估了笔账,中国年票房总数在20亿元左右,而票价低廉的美国电影市场的票房年容量却高达60亿元(不包括国际市场)。
  值明年的贺岁电影《不见不散》、《好汉三条半》等即将闪亮登场之际,在预祝它们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希望它们不妨在票价上开个好头,松开一马,带给观众一份意想不到的喜悦!福建 谢志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