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江海之光》——通州的诗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2-11
第12版(大地周刊·美术世界)
专栏:

  《江海之光》——通州的诗眼
  凌雪
  江苏南通的通州市最近建设了一个市民广场,广场的一端是大型壁雕《江海之光》。这座壁雕从动工到竣工,一直是当地的一个话题。
  这个话题是中央工艺美院教授袁运甫的一封信引起的。今年初,祖籍南通的袁运甫教授给南通市的领导写信,建议关注城市规划中公共艺术的建设。身兼南通市委常委的通州市委书记周通生得到了这封信的复印件,便和市建委商量,决定在市中心建立一个市民广场,邀请袁运甫教授和青年画家袁加创作一幅壁画。
  一个县级市,约请全国一流的艺术家创作壁画,这是一种魄力,也是一种境界。这些年来,袁运甫教授一直致力于公共艺术的创作和研究,不断寻找为中国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推动中国公共艺术的发展。袁运甫教授因为通州市领导的明智选择而有了一次新的艺术探索,而通州市则因此而拥有了一件优秀的艺术力作,拥有了一件作为城市文明大跨一步的重要标识。
  《江海之光》是通州社会经济发展历史的艺术性浓缩和概括。卷首的“日月争辉”和卷尾的“科技兴市”记载了通州从古代田园文明到现代产业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心的江涛海浪、双凤卧龙、粮棉飞鸽、隆火光芒、如意四象等反映了通州的风土人情和兴旺景象;穿插其间的出土文物图案,展示了长江三角洲良渚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孕育的通州历史文化的底蕴;市树银杏簇拥着的江海明珠,预示着通州的美好前景。各色花岗岩石块的连接堆垒,平面、浮雕与镶嵌的自由运用,物象的再现、夸张和抽象,把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时空艺术地交织在一起,使徜徉于广场的市民近观可以玩味其起承转合,远眺可以感受其恢宏气势。
  如果说,一个城市的建设如同一篇诗词的写作,需要立意的话,《江海之光》则是通州的诗眼。
  (上图为壁雕《江海之光》[60米×5米]局部)(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