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士别三日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2-12
第3版(国际·体育)
专栏:

  士别三日后
  本报记者 薛原
  以前李芳打王思婷胜少负多。在今天的网球女子团体决赛中,中国队一号选手李芳以6∶1、6∶2击败中国台北队一号选手王思婷。果然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一年多以前,李芳独自一人开始转战ATP职业网球巡回赛,常常可以从世界各地举行的比赛中传来她的消息,不论胜负,大家都知道她在不懈地努力。10月份,李芳为备战亚运会回国。此时,她的世界排名已经上升到40名以内。她已经可以靠打比赛挣的奖金养活自己了,这是一个职业选手的基本标志。但能做到这一点的,李芳是中国网球选手中的第一个。
  “李芳的进步是明显的,她的技术更全面了,发球、拦网都比从前有提高。而且,她准确地抓住了王思婷的弱点。同李芳相比,第一个出场的易景茜则显得急躁。李芳走前,两人的水平其实差不多。现在你看,确实不一样了。”中国网球队领队张小宁评价道。易景茜在同中国台北队李惠芝的较量中以3∶6和4∶6败阵。其实她并非没有赢的机会,但几次关键球没有处理好,使赛前中国队安排的两个单打出场就拿下比赛的计划落空。在随后的双打比赛中,李芳和陈莉以6∶4、3∶6和4∶6不敌王思婷和李惠芝,遗憾地输掉了比赛。
  “女子单打的金牌我们还有戏。亚运会后,我们要选派更多的选手出去打球。同时也要让一些教练出去学习。”张小宁说,“中国网协为此要投入几百万元人民币,我们是不惜血本。”在网协的计划中,年轻选手出国比赛更被优先安排。现在在美国佛罗里达的网球学校中,15岁的女选手李娜和男选手王钰已苦练了将近一年,李娜两次在世界18岁以下的青少年比赛中夺冠,是一位极有潜力的选手。
  “选手们出去后,中国网协提供生活费。但随着他们不断地参加比赛,要逐渐减少费用,让他们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力量生存。有了压力才会有进步。”张小宁说。这是每一个职业网球选手的基本素质,但对于中国网球运动员们来说,这还是一道难关。
  (本报曼谷12月11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