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变“一曝十寒”为“四季如春” “三下乡”扎根衡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2-07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变“一曝十寒”为“四季如春”
  “三下乡”扎根衡水
  本报讯 河北省衡水市两手并举实施“三下乡”,既注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坚持经常下乡进村办实事、求实效,又注重加大投入,强化农村文化、科技、卫生基础设施和基层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广大农民亲切地称之为“乐农工程”。
  衡水市近几年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采取政府、集体投资、农民自愿筹集、部门结对帮扶等多条腿走路的方式,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力度,积极构建农村文化、科技、卫生建设新的造血机制。
  在农民群众文化建设上,他们在全市114个乡镇普遍建立和完善了图书发行网点,发展了700多个农村图书室。同时,下气力抓好农村文化站和俱乐部建设,现在已健全乡镇文化站114个,农村文化室、俱乐部2000余个。
  在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上,他们组建了“衡水市奔小康农民联谊会”,吸收了5000多名有一定素质的农村干部和群众为基本会员,20多家涉农单位为团体会员,定期对会员进行培训指导,免费发放资料,并为会员建立了个人科技示范卡片和跟踪档案进行重点扶持。
  在农村卫生建设上,衡水市开展了“一帮二结对子”活动,即一所市级医院帮扶一所贫困县医院和一所乡镇卫生院;一所县医院扶持两所贫困乡镇卫生院。全市共有33所贫困县、乡医院被确定为对口支援、帮扶对象。到目前,市县级医疗单位共在乡镇卫生院举办业务讲座和技术交流46次,为乡镇卫生院和农村卫生所培训医务人员1380人次。
  (王平权 史建龄 徐春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