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畲乡不见炊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2-14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今日民族村寨

  畲乡不见炊烟
  严慧荣 陈晓钟
  人们常用“白墙黑瓦,炊烟袅袅”来形容农村盛景。然而,我们在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镇双后岗畲村却发现:临近中午,还不见农家的烟囱冒烟。惊诧之余,村长老雷赶来招呼:“吃饭了!”
  带着疑问走进村长家,我们才解开这个谜:一只电炒锅放在八仙桌上,大肉、白菜、番薯粉丝和香菇在沸水中翻滚;宽大的灶台上,明晃晃、亮锃锃的电茶壶等新式炊具,排列整齐;桌旁一只特大号电饭煲,正冒着腾腾的热气。原来,这个深居崇山万岭之中的畲族村寨,家家已用上了同城里人一样的电炊具。不但告别了昔日“火篾当灯照”的落后时代,还实现了“点灯不用油”、“烧饭不用柴”的世代梦想。
  一碗自家酿制的土酒下肚,脸红耳热之际,村支书雷茂龙拉开了话匣子:“我拉(我们)村68户人家,都用上了这洋家伙。我估摸全村总共有电饭煲、电炒锅、电茶壶100多只。刚用时,碰一下都怕电着,现在连80岁的阿佳(婆婆)都会用啦。”
  吃力地听完他的“畲普话”,我们不禁插问道:“过去畲家用什么做饭?”
  提及往事,老雷感慨万千。他唱起悠悠的畲歌作答:“借你四四方方一堵墙(锅灶),中央开个大龙潭(铁锅)……”以前畲家锅灶是土垒的,要占大半个房间,上无烟囱下无炉栅,妇女做饭时烟熏火燎,苦不堪言。
  “要说我们村的变化,真是托改革开放政策的福。”雷茂龙永远不会忘记党和政府关怀畲民的生活,送电到村寨,鼓励大家使用“电锅灶”的情景:自从景宁县被列为全国农村电气化试点县后,双后岗畲村被定为县级电气化试点村之一,村里靠天发电的“蓑衣电”(小水电)并入了大电网,统一调配电量。同时,村里又拿出3000多元集体积累,加上国家补贴的1万余元资金,将村里原先的低压供电改为高压供电,还建起了村配电房,用电状况终于得到了根本改变。
  “别小看这‘电锅灶’,给我拉(我们)村带来的变化可不小。”雷茂龙又如数家珍地掰开了指头:“光柴草每年就少砍5万多公斤,村里营造的800亩杉木林得到保护,如今长得郁郁葱葱。”走进雷茂龙的育菌房,地上整整齐齐地堆放着培育香菇的菌袋,足有三五千袋。雷茂龙感慨地说:“自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山寨,政府引导我们搞起了养殖业。我们培育的香菇也迈出山寨,还出口国外呢!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800多元,而1978年只有67元。村民还买了电视机60台,电风扇70多台……”一串串数字,连着畲家人的欢声和笑语。
  女主人告诉我们,自村里实施电气化后,她得以从厨房中解放出来,发展庭院经济种葡萄、柑桔,去年光桔子就收了300多公斤。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句,已不再成为农村生活富足的标志。没有炊烟的畲村正奔跑在共同致富的大道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