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线装珍本传友情——记薄一波赠书阿尔希波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07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线装珍本传友情
  ——记薄一波赠书阿尔希波夫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刘刚
  1月4日,本应是俄罗斯的严冬寒日,但这一天莫斯科却洋溢着春天的气息:路上融化的雪水南流北淌,空气中暖风拂面,湿润宜人。
  俄中友好协会名誉主席阿尔希波夫的家里更是春意融融。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凤林和夫人双手捧着一个深蓝色的大书箱对阿尔希波夫说:“这是薄一波同志赠送给您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线装珍藏本以及薄老写给您的信。同时,我正式转达薄老对您及全家的美好祝愿:祝您身体健康,全家幸福!”阿尔希波夫已是91岁高龄,但仍思维敏捷,言语流畅清晰。此时,他激动地连声道谢,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阿尔希波夫拉着李大使的手来到一尊雕像前说,“这是我89岁生日时薄一波同志送给我的礼物”。李大使俯身细看,这是一座一尺半高的“老寿星”玉雕,上书潇洒的四个大字“福如东海”。在这个玉雕的右侧墙上挂着一幅大型阿尔希波夫国画肖像,阿尔希波夫说,“这是中国作家高莽1996年为我画的”。在阿尔希波夫的书柜里,还摆放着列宁和周恩来的画像。阿尔希波夫说,“列宁和周恩来都是20世纪的伟人。周恩来是我最亲密的中国朋友。这个瓷盘画像是周恩来去世后他的侄女托人转送给我的”。提起周恩来,老人的情绪显得更激动了。他指着胸前的中苏友谊勋章说:“这是周恩来总理亲手给我戴到胸前的。”在阿尔希波夫的书房、客厅到处都摆放着与中国有关的文物、书籍、字画、纪念品。站在每件纪念品前面,老人都能讲出令人激动不已的故事。
  在李大使到来前,记者采访了阿尔希波夫。正如阿尔希波夫所说,他生命的很大一部分是属于中国的。50年代,他是苏联驻华经济总顾问、专家组总负责人。阿尔希波夫在中国工作了8年,对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做出了巨大贡献。回国后长期担任部长会议副主席。1958年周总理授予他“感谢状”;1996年中国对外友协授予他“人民友好使者”光荣称号;大连市政府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阿尔希波夫回忆说,他永远不能忘记1950年1月的一个傍晚。那天他已经知道自己将被派到中国工作。当时斯大林正为中国代表团举行酒会,周恩来站起来提议:“为阿尔希波夫同志干杯!”并预祝他在中国工作顺利。新中国的总理为他祝酒,阿尔希波夫感到很突然,这时米高扬碰了他一下:“快去碰杯呀!”阿尔希波夫匆忙走到周恩来面前,这时发现自己慌乱中拿着一个空杯子。斯大林笑着为他斟了一大杯白兰地,并对毛泽东、周恩来说:“我们共同为阿尔希波夫同志干杯!”酒后看电影,不知是激动,还是有些醉意,他根本不知道银幕上演的是什么。临去中国前,斯大林专门召见了阿尔希波夫,要他以生命作保证,一定搞好苏中关系,并告诫专家们切不可高傲自大。阿尔希波夫回忆说,50年代在中国有苏联援建的150多个建设项目,周恩来有一次邀他一起登香山时说,“这些建设项目都是您的‘孩子’,您要照看好它们”。此后,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到处都留下了阿尔希波夫的辛勤足迹。阿尔希波夫说,“当时由于工作关系,我与陈云、李富春、薄一波等同志接触最多,这些人后来都成了我的莫逆之交”。
  阿尔希波夫执意请李凤林大使夫妇留下来用晚餐。在友情脉脉、欢快动人的气氛中,大家唱起了歌颂两国人民友谊、唤起许多美好回忆的俄文歌曲……
  (本报莫斯科1月5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