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焦点访谈”:爱你没商量(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2-17
第12版(文化)
专栏:电视与我们征文

  “焦点访谈”:爱你没商量(六)
  大家谈
  近期将讨论电视小品、春节联欢晚会,来稿请寄北京人民日报教科文部。邮政编码:100733,传真:(010)65092740。
  (六)
  20年前难以想象
  “焦点访谈”的红火,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要是在20年前,中国到处以阶级斗争为纲,群众不敢说实话、讲真话,更不用说通过媒介当家作主了。
  (湖北松滋市八宝镇政府唐鹏)
  看到了党和政府痛击不正之风的决心
  从每期“焦点访谈”的解说剖析中,我们不仅受到了一场法制教育,增强了同社会不良现象抗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党和政府痛击社会不正之风的决心和力度,精神大振。(扬州发电厂夏元明)
  知情权,发言权
  在现在这样一个破旧立新的转型期,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现象和潮流非常之多,其中主流是光明,同时又有灰暗,还有罪恶。各个阶层的群众自然对此拥有一定的知情权和发言权,非常希望找到一个能公开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地方,而“焦点访谈”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这一愿望。如果一概否定对社会上消极因素和负面情况的揭露与批判,那么群众将很难相信你的正面宣传,社会上的丑恶行径因缺少新闻舆论的监督而愈加有恃无恐、胆大妄为。
  (中国农业银行镇江市分行毕纲)
  把握好一个“度”
  “焦点访谈”既要表达对不正之风的愤怒,又要掌握一定的尺度,注意不要吊观众的胃口。
  (厦门湖里三航公寓赵恒章)
  “焦点访谈”太累了
  从舆论监督方面说,“焦点”必须“访谈”,才算尽到了职责;可是,“有关方面”又干啥去了,为何平时不去研究这些“焦点”,而非得等到“访谈”以后才“迅速行动”?长此以往,“焦点访谈”也太累了。“有关方面”应该履行职责,吃哪一行饭干哪一行事,才对得起每月拿的俸禄。
  (宝钢五冶机械化施工公司杨国生)
  记者型主持人
  “焦点访谈”的成功还在于它开创了我国记者型主持人的先河,从过去那种背稿子、带有表演性质的主持人,变成了集采、编、播于一身的学者型、理性化的新闻主持人。像中央电视台的“四大名旦”———敬一丹、白岩松、水均益、方宏进,在观众心目中已经成了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明星。(毕纲)
  “公关团”也应曝光
  据报载,来自各地的“公关团”找到中央电视台,企图阻止批评当地的节目播出。能不能从中选出一两个典型公开曝光,追究那些能派团赴京“公关”的权势人物,刹一刹这股歪风邪气。
  (开封市玻璃钢厂薛开云写于常州出差途中)
  呼唤新闻法
  有一些人不喜欢“焦点访谈”一类节目,千方百计干扰记者的采访,有的组织围攻、打伤记者、砸坏镜头。在大力推行以法治国的今天,我们热切呼唤新闻法早日出台,保障记者采访的正当权益。(淮阴市纪委刘长顺)
  “焦点访谈”,走好
  “焦点访谈”正处在它的最好形势、最好形象的时期,既有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注支持,又有广大观众的热爱。但盛名之下要切记古人说过的话:皎皎者易污,峣峣者易折。前面的路还很长,千万要走好。听说节目的“公关”、“说客”越来越多,“焦点访谈”可要珍重啊!
  (镇江市贺家弄小区22幢302室 李泽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