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大海就是我故乡——海洋采访札记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2-21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大海就是我故乡
  ——海洋采访札记之一
  本报记者 李新彦 白剑峰
  “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
  在1998年国际海洋年里,这首大海的颂歌,听起来格外动人。
  如今的海洋,在人们心目中有了新的地位、新的价值——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环境的重要调节器。当一直以陆地为主要活动舞台的人类步入20世纪末,日益为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三大问题所困扰的时候,终于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覆盖地球表面71%的蓝色海洋。海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生物、矿产、化学、动力、热能和空间等资源。据专家估算,在不破坏资源的情况下,海洋给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等于全球陆地可耕面积提供农产品能力的1000倍!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具有十分优越的发展海洋经济的条件。国土资源部提供的资料表明:我国管辖海洋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拥有大陆岸线18000多公里,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6500多个。在我们的“蓝色国土”内,海洋生物的物种达2万多种;浅海、滩涂面积约1300多万公顷,海水养殖潜力巨大;发现含油气构造100多个,找到石油地质储量约17亿吨,天然气3500亿立方米;海滨砂矿探明储量为16.25亿吨;海洋旅游资源丰富,有滨海旅游景点1500多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海洋事业得到关注和重视,海洋经济得以快速发展,80年代,平均以每年17%的速度递增,进入90年代以来,平均速度达20%以上。海洋总产值从1979年的64亿元上升到1997年的3000多亿元,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左右。
  然而,在海洋开发意识觉醒的同时,不少人却忽视了海洋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忽视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陆地上,西方国家已经走过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弯路,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条路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向海洋延伸了。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是,由于民众海洋意识的淡薄,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相当严重,并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沿着18000公里的海岸线,记者痛心地看到,200多个陆地排污口正昼夜不息地吞噬着“蓝色家园”,大海被一些企业视为“天然垃圾桶”,许多地方成了“海洋沙漠”。素有“百鱼摇篮”之称的渤海,如今每年接纳的污水量达28亿吨,约占全国入海污水量的1/3。一些近岸海域已经超过了自净能力,达到了临界点,渔业资源遭到毁灭性破坏。锦州湾就是一个“重灾区”,那里聚集着众多的“污染大户”。其中,葫芦岛锌厂是我国最大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锌锭产量居全国之首。但是,这家企业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把污染物年复一年地转嫁给大海。在五里河入海口,海滩被一层厚厚的黑色油泥所覆盖,海底泥中锌超标2000多倍,铅超标200多倍。排污口附近5平方公里的海滩已无任何生物,成了“死滩”。葫芦岛的市民说:“我们这一带的海鲜有股汽油味,一闻就恶心,没人敢吃。”守着海边没鱼吃,这是何等的悲哀。为了获取一点财富,一大片海域面临着水质污染、物种锐减、赤潮频生的灾难,这笔账能合算吗?
  我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大国,然而,我们的海里真有捕不完的鱼吗?在漫长的海岸线上,那些日益密集的桅杆、风帆和鱼网,形象地告诉人们:强大的捕捞力量与脆弱的渔业资源之间矛盾尖锐,海洋在劫难逃。捕鱼船的马力越来越大,网眼却越来越小,鱼子鱼孙都被一网打尽。在一些海区,人们曾捕获到不少体重仅有100克的怀卵幼带鱼。这些“幼鱼妈妈”实在不堪养育的重任,它们本身还是幼鱼,其怀卵的数量和质量明显低于成熟的“鱼妈妈”。这向我们发出了惊心动魄的警告:海洋生态环境已经大大失衡,连年的狂捞滥捕超过了资源再生能力,鱼类群体开始小型化和低龄化。许多海洋物种就是这样走向灭绝的。当标志着产值增长的红色箭头突飞猛进时,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吃掉了本属于子孙的小鱼小虾。面对渔业资源的急剧衰退,浙江省痛定思痛,决心走保护资源、永续利用之路。他们实行严格的伏季休渔和人工增殖放流制度,控制捕捞强度,坚决刹住“你休我不休,你不捕我捕”的歪风,不搞竭泽而渔的短期行为。如今,伏季休渔期间,万余艘渔船全部入港歇业,极大地保护了幼鱼生长,一度濒临绝迹的大黄鱼群又开始出现,带鱼产量明显增加。
  实践告诉我们:增强海洋意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保护海洋环境和资源应当警钟长鸣。眼下,在不少沿海城市,高楼大厦越来越多,霓虹灯越来越亮,可是海洋污染越来越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和一些领导干部缺乏科学的海洋意识有关。他们在进行决策和管理时,只知道开发海洋,不知道保护海洋;只注重经济发展速度,不尊重经济和生态规律;只追求经济效益,不讲求环境效益;只重视经济政策,不重视环保法律。其结果事与愿违,得不偿失,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海洋,是公众的海洋。单纯靠政府自上而下的努力,并不能彻底解决海洋环境与资源问题。只有广大公众共同参与和协作,大海才会更蓝更美。据调查,与一些海洋大国相比,我国公民的海洋意识淡漠,大大落后于世界和时代。海洋意识的缺乏,成为威胁中国海洋事业前途的最大敌人。因此,加强对公民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是改善我国海洋环境的重要环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