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戏剧性的结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2-21
第6版(国际)
专栏:国外特写

  戏剧性的结局
  本报特派记者 林皎明
  20日,长达70小时的“沙漠之狐”行动戛然而止。
  19日前半夜,记者在安曼紧守着电视,眼见巴格达仍在炮火之中,而在一阵小憩之后,美英对伊拉克的军事打击行动便宣告结束了。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四夜轰炸,美英两国究竟取得了什么?华盛顿和伦敦自然会有些说法。军事指挥官能演示出相当多的数字与照片,而政界对此却心虚得很,拿不出像样的结论。伊拉克还是伊拉克,萨达姆还是萨达姆。
  多家海湾电视台转播巴格达的即时街景。公共汽车照开,孩子与母亲同行,街头吃早点的人喝着浓浓的红茶,安然自得。电视解说员插话,“巡航导弹又能拿伊拉克奈何?”
  记者有幸采访刚从巴格达撤至安曼的中国同胞。他们叙述,三天来,巴格达的夜晚是美英导弹与伊拉克防空炮火激烈的对战,而且日甚一日,白昼却是“和平、正常的社会,老百姓并不害怕。水电供应照常,交通、电话也算通畅,物价稳定”。他们证实,“巴格达市内的亚尔穆克医院确实被炸”,“伊拉克的防空炮火相当猛烈”。
  安曼及阿拉伯世界多家报纸今天以套红标题标出:《美英侵略性轰炸停止》,其嘲笑意味溢于言表。“沙漠之狐”接连四夜逞狂,阿拉伯人被激怒了,世界斥责声四起。且不说萨达姆总统前夜的电视讲话能否召唤起“阿拉伯民族奋起反抗”,抗议的开罗大学生走上街头,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怒气冲天,上街投石块。东起海湾,西至马格里布,伊斯兰民众喊出同一强音:“住手,美英杀人犯!”俄罗斯为抗议美英动武,愤然召回驻华盛顿、伦敦的大使。不少欧美民众也举行示威游行。记者下榻的安曼旅馆的服务员,当着记者面斥责美英导弹轰炸巴格达医院、粮库的可耻行径。自称精确又精确的美国导弹竟然误打到医院、粮库等民用目标,名声彻底扫地。
  浏览几天来的阿拉伯报纸,不管是倾向伊拉克的,还是平日对萨达姆政府颇有微词的,现在一边倒强烈谴责美英对伊拉克发动军事打击。这也许是动武者始料不及的。安曼出租汽车司机阿里说,“白宫自以为聪明,其实他们根本不懂得阿拉伯政治”。在飞往安曼的班机上,记者曾看到多张受伤的伊拉克民众的新闻照片,坐在记者旁的约旦商人穆罕默德认为,“美英在干蠢事”。在他看来,这是他们自己激起阿拉伯民众掀起反美反英高潮,“轰炸不仅消灭不了萨达姆本人,而且会使伊拉克更加抱团”。他还笑着说,“说不定美国总统换了一个,萨达姆还在台上”。不错,现代新闻媒体让全世界有机会观看这极富戏剧性的一幕。
  现在,无法回避的事实是,美英对伊拉克的无理军事打击,将自己推向了被告席。昨晚,伊拉克副总统拉马丹当众言明,伊拉克从此再也不接受核查,立场更趋强硬。这一态势将让美英难于下台。美英号称“沙漠之狐”达到预期目的,似乎很难自圆其说。
  (本报安曼12月20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