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谨慎乐观向前行——世界经济热点问题展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2-23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年终专稿

  谨慎乐观向前行
  ——世界经济热点问题展望
  本报记者 顾玉清 何刚
  世纪之交,世界经济的未来走势牵动人心。世界经济会不会从动荡中滑向全球性衰退?东亚经济何时能走出低谷出现复苏?建立怎样一个更加合理的国际金融体制?国际贸易和投资流向将有何变化?对于这些事关世界经济前途的热点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一些中外的专家学者,同时综合有关国际机构的分析和预测,一并呈献给读者,但愿能给大家以启示。
  世界经济会不会出现衰退
  东亚金融危机破坏力之大、冲击范围之广,远远出乎人们的预料。展望1999年,东亚经济恢复元气尚需时日,俄罗斯经济前景依然黯淡,日本经济将继续在“隧道”中徘徊,世界经济会不会再次走向衰退,成了目前国际社会议论的热门话题。
  世界银行最新预测: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在今明两年将大大放慢,均不超过2%,仅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衡量发生衰退的标准略高一点。世行的年度报告警告说,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正大大增加,如果美国股市大幅下跌、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和资本停止流向发展中国家,世界经济明年仍将面临衰退的“重大危险”。德国《经济周刊》发表文章指出,由于东亚金融危机把世界上1/3以上的经济拖入衰退的边缘,对于世界主要国家经济来说,解除衰退的警报还为时过早。
  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则是,虽然世界经济仍面临诸多障碍,但还不至于发生衰退,只不过其增长速度在今明两年将大大放慢,从2000年起又会有所加快。
  从乐观的估计看,欧美经济将继续增长,这是世界经济可以保持稳定的重要因素。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陈宝森认为,影响美国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但美国经济仍然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加上美联储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较强,降息的空间还相当大,美国经济仍有增长潜力。欧盟委员会贸易金融执委德西尔吉称,欧盟希望通过欧元使全球经济恢复稳定和增长。经合组织认为:只要欧元区11个国家能协调一致,确保欧元汇率相对稳定,欧元国很可能会一跃成为“1999年全世界工业国家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研究员李琮认为,由于世界协调机制和抗风险能力的加强,除非出现新的不可预测的突变,世界经济发生像30年代那样大萧条的可能性是可以排除的;但高速增长的时代已暂告结束,世界经济正进入调整期,今后很可能会呈低速增长的走势。
  东亚经济何时才能复苏
  金融危机虽然产生了巨大的“波及效应”,但人们还是相信,东亚经济不会从此一蹶不振,迟早会复苏。印尼、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等东亚金融危机重灾国的金融市场行情将进一步好转,经常项目保持盈余,外汇储备有所增加,储蓄率仍然较高,一些国家开始调整经济结构,过度膨胀的投资初步得到遏制,国际资本开始缓缓回流东亚。日本经济企划厅1998年度世界经济白皮书认为,迄今为止,长期支持东亚国家高速增长的各种因素并没有因为这次危机而发生巨大变化。比如,较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基础;教育水平高的基础上积累了人才资源;地区内经济通过贸易和直接投资建立的相互依赖关系收到了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因此,东亚经济经过必要的调整之后,将逐步缓慢地走上复苏的轨道。
  当然,危机的严重程度和后遗症毕竟不可低估,东亚经济复苏仍然任重道远。这场金融危机已转化为全面的经济危机,使东亚经济陷入困境,并引起一些东亚国家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要消除危机所暴露出的诸多问题,绝非短期内可以完成。
  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将影响东亚经济复苏的时间和持续性。经合组织认为取决于三个因素:稳定外部金融环境,使利率政策有利于刺激经济增长;调整银行和企业;信心的重建。亚行分析认为,应特别关注明年东亚有关国家金融改革措施的成效和全球资本市场的状况。一些美国学者则强调,东亚经济要实现全面复苏,应当考虑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和区域经济关系的发展,即只有在美国经济保持强大、日本走出衰退及中国经济继续稳定增长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
  中国是亚洲重要国家,对东亚经济复苏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世界银行驻中国首席代表黄育川特别强调指出,中国政府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政策,大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扩大内需,如果中国政府能更有效地刺激消费,并大力扶持非国有经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之势不会改变,明年可望增长7%—7.5%,这将有力地推动东亚经济早日摆脱衰退,走向全面复苏。
  如何改革国际金融体制
  当前的国际金融体制中,货币体系仍然是以美元为主导,稳定国际汇兑则主要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挥作用。东亚金融危机的严重后果及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促使更多人反思当前国际金融体制存在的致命弱点。对国际金融体制进行必要改革,确保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全球经济的繁荣,越来越紧迫地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许多发展中国家还希望,通过改革国际金融体制,能推进比较公正和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国际金融监管机制改革的各种具体方案很多,究竟是应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大的调整,还是只“修修补补”,以及要不要保留该组织,各方面的意见分歧很大。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朱民认为,目前还没有一个能为各方所接受的改革方案,有关的争议将会继续,这也说明国际金融体制改革将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从近期来看,完全抛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不现实的,目前还是应着眼于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必要的调整。
  当务之急,必须重新审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和运作方式。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教授认为,由于缺乏进行干预所需的资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后只能担任配角。著名金融炒家绍罗什则警告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本无力维持国际金融体制的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康德苏承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能运用传统的经济理论来处理东亚金融危机。一些权威人士提出,应逐步建立起多极协调、多层防范的国际金融监管机制,才能避免类似东亚金融危机的灾难重演。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认为,金融自由化应伴随严格的金融监督,比较理想的国际金融监管机制,应当是既使短期资本流量保持稳定,又不会对长期资本流量产生不利影响。
  国际货币体系也面临重大调整,美元的主导地位将越来越难以长期保持下去,国际货币体系将逐渐趋向两极或三极格局。日本正有意重新推动日元国际化进程,但日元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很难超过即将正式启动的欧元。
  今后,欧元和欧元区会成为影响国际货币体系调整的主要力量。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裘元伦认为:从中长期看,欧元可以成为坚挺货币,并挑战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但欧元与美元应当既竞争又共存,这两种货币的合作,将使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得比目前稳定一些。当然,正如一些美国学者所强调的那样,欧元启动后即使能站住脚,但要想挑战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仍需要相当长时间。朱民认为,由于11个欧元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表决权超过美国,欧元区在该组织所起的作用也将增强,这也有利于调整国际货币体系和建立一个多极国际金融体制。
  国际贸易和投资如何变化
  只要世界经济增长趋势不变,全球贸易额将继续增长,但受东亚金融危机和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消极因素的影响,国际贸易前景不容乐观。世界贸易组织预测说,全球贸易量的增长幅度将减少,以美元计算的国际贸易价格近期内难有较大回升,东亚地区贸易量急剧萎缩的状况不会迅速改变。全球商品贸易增长的阻力仍然很大,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突出,总的货物出口平均价格有可能继续处于90年代的最低水平。由于东亚进口需求不足及商品投机性抛售难以制止,明年制成品和初级产品的价格回升也将相当缓慢,美国能源部估计,未来几年世界石油价格仍会继续下跌,油价全面回升很可能要等到2007年。
  值得警惕的是,随着国际贸易竞争更趋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很可能重新抬头。中国外经贸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周文明认为,欧元区的形成,有利于区内各成员国之间扩大贸易,但区外其它国家对欧元区的出口将更加艰难,贸易纷争可能会增多。在东亚,部分国家为了刺激出口,货币竞相贬值,这也会加剧该地区的贸易竞争;明年东亚地区的出口将有所增加,但进口萎缩的状况一时还难有较大改观,这将使东亚国家的贸易伙伴收支失衡。虽然欧美间贸易将保持活跃,但北美地区进口多于出口的贸易状况会继续存在。居高不下的贸易赤字,很可能导致贸易保护主义回潮,并成为引发贸易摩擦和贸易战的导火索。
  一些新的因素也将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外经贸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施用海认为,环保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将越来越明显,从近期来看,这可能会不利于发展中国家扩大对发达国家出口,但从长远看,世界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国际贸易中强调环保因素,发展中国家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争取早日拿出相应对策。
  全球直接投资总额会稳中有升,但国际资本流向将发生微妙的变化。只要美国经济保持健康状态,国际资本不会大量流出美国。在北京举行的中国银行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举办的欧元问题研讨会上,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考蒂斯、美林证券公司第一副总裁施密廷都强调指出,随着欧元启动,以及泛欧洲单一证券市场从构想变成现实,欧洲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将大大增加,并向美国发起挑战。
  明年起,世贸组织主持达成的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将正式生效,世贸组织的研究报告认为,如果坚持金融自由化进程,随着多数国家的经济恢复稳定增长,国际资本将重新涌向新兴市场。
  注:东亚5危机国为: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和韩国(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经济发展报告》,世行驻中国代表处提供)绘图:吴殿会(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