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生命的奇迹——一个烧伤女工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2-23
第11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普通人的故事

  生命的奇迹
  ——一个烧伤女工的故事
  本报记者 杨雪梅
  1998年11月1日,很平常的一个秋日,从北京鼓楼东大街236号一座普通的四合院,传出王世芬一串串爽朗的笑声。
  时光倒流30年,王世芬以及与王世芬有关的故事曾经感动过很多人。
  共同创造的奇迹
  1968年的11月1日,北京礼花厂18岁的女工王世芬正在油压机前操作,机器突然发生故障,引起了一场熊熊烈火。工人们冒着烈火找到王世芬的时候,她已被烧了近10分钟。工友立即将她送到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急诊室,医生们看到的是一位烧得像焦炭似的姑娘,甚至连试体温、量血压的一点好皮肤都找不到。经各地烧伤专家的会诊,王世芬的烧伤面积高达98%,其中三度以上烧伤(即全层皮肤、肌肉、骨骼被烧烂)面积达88%,大大超过了国际医学文献上确定的“死亡极限”。
  王世芬一进医院就出现了休克,呼吸道的烧伤又导致了肺水肿,生命危在旦夕。医生和护士日夜守护在王世芬身边,分秒不停地观察病情的变化。经过48小时的治疗,王世芬的病情才得到控制。在随后的治疗中,他们曾经在9天之内连续为王世芬进行了4次大面积的切痂手术;王世芬身上可供移植的皮肤仅有5%左右,医务人员千方百计将这有限的皮肤分成无数块绿豆大小的皮块,像点种似的嵌在异体皮上,使它逐渐蔓延,补满全身的创面……前后经过近50天不间断的救护,王世芬才基本脱离了危险。
  能够将王世芬抢救过来,本身就是医学的奇迹。周恩来总理看到1969年6月12日刊登在人民日报上、新华社记者采写的抢救大面积烧伤女工成功的通讯,十分重视,立即派中央办公厅的张佐良、卞志强去医院了解详情。周总理又于6月16日下午召集吴阶平、吴蔚然两位著名医学专家和张佐良、卞志强一起研究王世芬进一步的治疗问题。周总理建议加强医疗小组的力量,要想到各种可能性,要解决医学上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要请教各方面的专家,尽最大的努力挽救王世芬。
  被抢救过来的王世芬,姣好的面容已被烧毁,双耳被烧掉,右臂自肩部以下、左臂自肘关节以下烧焦后被迫截肢。又经过4年缓慢而艰苦的锻炼后才站立起来。
  生与死的选择
  曾经照顾过王世芬的护士讲,从送到医院起,王世芬就劝自己的家人和工友要相信医学、要乐观。在整整6年多的治疗中,王世芬克服了极度的痛苦,忍受了旁人难以想象的折磨。她的求生意志是她能够生存下来的最大的内因。如果一开始她就放弃了自己残缺的生命,再好的医生、再好的护理也不可能将她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也正是这种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使王世芬又奇迹般地生活了30年。
  在那些难忘的日子里,广大医护人员和王世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这种友情一直持续到今天。王世芬也从来没有忘记过这些无私地帮助过她的恩人们。王世芬说,经常有人问我,活着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乐趣,说真的,对于我,死亡并不可怕,选择死倒比选择生容易得多。但我还没有机会来报答那些费了那么大的劲儿、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人,我也想不出用什么方式来报答他们,也许认真地、坚强地、乐观地活下去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报答。我活着,他们创造的奇迹就多存在一天。还有,纵使有再大的痛苦,我也不能辜负了周总理的一片关怀呀!
  今年已48岁的王世芬一直没有结婚。王世芬的外形虽然毁了,但身体还是正常和健康的,普通人的七情六欲她也有。有人给王世芬介绍过对象,的确也有好心人愿意和她建立家庭,但考虑到和别人建立家庭,只会增加别人的负担,王世芬都拒绝了。
  现在王世芬和一个小保姆生活在一起。北京礼花厂每月给王世芬590元工资和200元一等伤残补贴,扣除小保姆300元的工资和150元的房租、水电费,剩下300元要维持两个人的伙食和其他日常开支。烧伤后的王世芬和外界接触一直很少。她主要通过看书和听音乐来排遣大量的空闲时间。王世芬的歌喉较好,常常自己唱歌给自己听。更多的时候她静静地听交响乐和轻音乐。她也曾自学过英语和心理学。她了解世界的渠道主要是广播和电视,《新闻联播》是她每日必看的电视节目,她自己鼓励自己,在思想上要跟得上时代。
  世界就是大家庭
  王世芬烧伤时,她的父亲是木工,母亲因子女多退职在家,王世芬是家里的老大,一个残疾妹妹和三个弟弟都还在上学,一家的生活十分艰辛。政府为了照顾她全家,让他们从前门外的窄小旧居搬进了现在的小四合院。一晃30年过去了,现在弟妹们都已成家立业,过着幸福平安的生活,全家人其乐融融。
  老四合院的老房子年久失修,又阴又潮。在炎热的夏天,全身植皮后的王世芬出汗困难,只好对着电风扇从早吹到晚。今年夏天,青岛海尔空调厂的人从当年报道过王世芬的新华社记者周建英那里无意中了解到,王世芬最怕过炎热的夏天,于是主动上门为王世芬免费安装了一台空调,解决了王世芬的一大难题。
  她的皮肤每天必须保持足够的清洁,尽量避免任何的感染,因此必须经常洗澡。但王世芬一直没有属于自己的卫生间和洗浴设施,给生活造成很多的不便。中国信托投资公司国安分公司得知周总理当年亲自关心过的女工生活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主动帮王世芬改造了她所居住的房间,还为她建了专门的卫生间。这样,王世芬一切的活动都可以在室内进行,不用再穿过四合院。
  30年后的同一天,医生、护士、记者和北京礼花厂的老领导、老工友从北京不同的方向赶到了这个普通的四合院。依旧保持着过去的苗条、依旧有一副好歌喉的王世芬笑得很开心。她的小弟弟说:“姐姐好像要把一生的欢笑都用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