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回首一年话短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2-25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点评文化现象

  回首一年话短长
  本报记者 刘琼 邵建武 袁晞
  繁荣、平稳、多彩、追求规范,是1998年我国文化的几大特点,文艺工作者大多以一种平静的心态注重日常的文化建设,过去那种围绕节日、事件下功夫,忽视了文艺创作和欣赏的常态性的行为正在逐渐改变。
  法制的不完善,旧体制遗留的弊端虽然给1998年的文化发展带来不少麻烦,但这些麻烦也增强了文化管理部门和文艺工作者改革的紧迫感、健全各项相关法规的决心。
  1998年的文化市场非常活跃,市场价值在文化从业者心中的分量正在加重。不过,有许多人闯荡了很久,依然摸不出门道;有人尽管在市场上得心应手,但一头钻进钱眼里,抛弃了文化价值和艺术的独特品质。如何准确把握文化市场,仍旧是一个沉重的问题。
  文化活动的多姿多彩,使受众分流,各种艺术形式、各种流派各觅知音,可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说明以多样的文化选择适应多种需求是一种现实的趋向。
  我们称此文为点评,就因为它并非全面评述,而且点到为止,目的是想为读者提供几条回味的线索,从中有所借鉴。
  官司多多也不是坏事
  与其躲躲藏藏,不如对簿公堂。1998年,影视、音乐、文学、美术等领域耸动视听的官司几乎月月都有,关涉著作权、版权、名誉权、税收等多方面。官司多不是坏事,文化人士援用法律,既捍卫了个人的合法权益,又推动了文化市场有序化、规范化的发展进程。法律也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完善。与此同时,新闻舆论对法律公正的监督力度也在加强。在中央电视台直播十大电影厂状告几家出版发行单位一案的庭审之后,文化界几乎每个官司都受到媒体的跟踪和关注。
  隐私成热点并非好事
  隐私是1998年最时髦的词语之一。“隐私热”始作俑者当是《绝对隐私》一书。该书刚出炉,就因新鲜的形式、罕见的内容畅销图书市场。其后,“相对隐私”、“婚内隐私”、“婚外隐私”、“男女隐私”、“情人隐私”、“女大学生隐私”、“白领隐私”、“单人隐私”等隐私图书纷纷搭车。不甘寂寞的电视栏目,也就“隐私”招集各方人士“实话实说”。然而,大量贩卖隐私现象的存在,恰恰说明不尊重隐私,不懂隐私。
  话剧市场持续高温
  搭乘1997年话剧诞辰九十周年的顺风船,1998年,话剧市场一直持续高温。北京、上海、广州举办的大小话剧节和布莱希特戏剧纪念展等活动吸引了众多观众。除话剧市场一向活跃的京沪等地外,一些昔日很少问津话剧的城市演事也繁忙起来。数量多不说,大剧场、小剧场、中外名作、实验戏剧竞奇争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尤其是小剧场异常活跃,新戏多,突破大,票房好。话剧市场的高温得益于两点:话剧人不计代价的付出,话剧观众越来越多。看来,只要努力,话剧艺术有知音并非虚妄。
  众志成城打击盗版
  翻开1998年报纸文化版、新闻版,打击盗版的新闻连续不断。盗版之猖獗,已使政府方面和受害者忍无可忍。年初,文化部和工商局颁发文件,号召全民反盗版。图书以及电子出版界不惜人力物力,耗资耗时地与盗版“决战”。为了共同的利益,许多相关部门同仇敌忾,纷纷联合作战。备受盗版之害的“黑豹”乐队,甚至与打假英雄王海联手。京沪穗等地的唱片公司一再联合倡议杜绝盗版。广州海关今年查获走私光盘已近五百万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各地政府扶持正版的力度也不断加大。
  流行文化有些寂寞
  1998年,除《懂你》等几首歌曲外,广为传唱的作品太少,也没有什么不胫而走的小说,像《水浒》那样收看率高的影视作品似乎不多,而且鲜有引大众注目的新艺人出现。人们只好一边回味去年的《心太软》、《好汉歌》和《甲方乙方》,一边思考:流行文化如此寂寞,是文化多元化导致审美的多样化之故,抑或作品自身平庸无力,根本不具备“大红大紫”的素质?为什么总让海外影片大占风光?
  收藏:狼真的来了!
  前两年,日本泡沫经济的一路破灭,使欧美拍卖业失去了颐指气使的日本买家;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一波三折,使香港拍卖业且战且退;而国内新兴企业家的撞入,使一哄而上的艺术品拍卖业里应外合,大有傲视群雄的势头,仿佛风景这边独好。然而,到了今年,除了中国嘉德等极少数拍卖公司的春秋两季大拍、“大众收藏小拍”因为价格低廉而勉强维持外,国内艺术品拍卖业总算尝到了艰难的滋味——狼真的来了!全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只有十来个亿的市场份额,中国嘉德与北京翰海两家公司十占其四,另外的几个亿由上百家拍卖公司来争夺,不艰难才怪。
  拍卖业、传媒曾经几乎是异口同声:收藏艺术品等于拥有永不贬值的股票。老百姓正是依此而高举竞买牌,不套牢才怪。
  艺术品市场毕竟是市场,风险永远存在,这个教训到了汲取的时候了。
  书画家为何到汕头去?
  1998年下半年,当询问书画家近况时,得到的回答里,有一个地名出现频率非常高,这就是广东省的“汕头”。到汕头去办画展,到汕头去参加笔会,到汕头去玩玩,汕头的企业、机构乃至个人向全国的书画家伸出了长长的、粗粗的橄榄枝。因此而产生的疑问是,汕头有多大的经济实力?汕头有多高的艺术鉴赏力?汕头有多少家艺术品经营机构?汕头要那么多字画干什么?其中是不是包含有大量的税收流失,是不是包含有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这些问题虽然不一定要回答,但一定得引起汕头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出版界没有“轰动”
  纯文学类书籍继续以往几年的颓势,相比之下其他社科、人文类书籍质量提高,在图书总量中比重也大大提高。其中既有国内作者写的高水平著作,如葛兆光之《中国思想史》第一卷(复旦大学出版社),也有新近译介的国外新书,几乎是与国外社科界同步,如《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另一方面,读者日渐成熟,多数读者不受市场炒作影响。很多调查表明,读者多以工作、生活需要和个人喜好作为选购书籍的标准,而不以炒作为意,尤其反感各类不符书籍行业实际的评奖。“明星著作”也呈下降之势,越来越不为读者青睐。(待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