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一九七八——一九九八:充满希望的中国青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2-26
第6版(当代青年)
专栏:年终特稿

  一九七八——一九九八:
  充满希望的中国青年
  郗杰英 刘俊彦
  20年,对于亘古如斯的人类、地球乃至宇宙而言,实在是短暂的瞬间,但对于一个人来说,却可以从婴儿成长为青年。日月如梭,时光荏苒,20年后再回首,年轻或不再年轻的你,宛如回味一首人生隽永的歌——“白驹此去无多路,岁月无痕快著鞭……”
  与如今金秋时节高校门前人头攒动有所不同的是,上一年年末和1978年的1、2月份,从570万考生中脱颖而出的27.3万名幸运儿陆续走进了高校的课堂,拥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他们大多来自农村的田野和工厂的车间,中国中断11年的高考至此恢复,成千上万青年人求知成才的热潮兴起。
  同时,赴国外留学的大门也慢慢开启,当年有50多人被派往国外学习,20年后这个数字已逾30万。这些青年人成为改革开放的中国学习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同世界对话的先行者。
  1979年9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命名表彰大会在京举行,“新长征突击手”一度成为青年心目中“荣誉”的代名词。12月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清华大学学生提出的“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建设社会主义多做贡献”的口号,成为这一年的最强音。
  1980年4月,《中国青年》杂志刊出青年潘晓的来信“人生的路呵,为什么越走越窄?”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封信牵动了广大青年的心,展开了一场“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的大讨论。编辑部先后收到近6万封来信,编发了18万字的稿件。尽管讨论既有共鸣也有争议,但它给青年带来的启示却是毋庸置疑的。
  “五讲四美”与“个体户”都是1981年的新名词。“五讲四美”目标明确,要把青年塑造成文明的人,“个体户”却在无意之中把一部分青年推向了富裕。
  1981年值得记忆的事情还有很多:
  1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的报告,为青年成才开辟了更广阔的途径;还是在这个月,我国的《学位条例》开始施行,学士、硕士、博士等诱人的称号成为青年学子的追求。
  1982年7月11日,第四军医大学三年级学生张华为抢救一名不慎落入粪池的老农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一时间引发社会上“值不值”,“人生价值如何衡量”的大讨论。年底,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张华“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的荣誉称号。
  1983年是英模辈出的一年:
  2月19日新华社报道说,国务院最近决定,授予赵春娥、罗健夫、蒋筑英全国劳模称号,这三个名字一时广为青年景仰和传诵;
  5月1日,西岳华山游人如织,登山道路发生严重堵塞,游人随时都有跌入深谷的危险,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华山抢险英雄群体冒着生命危险抢救群众,疏散游人,展示了一代青年无私无畏的精神风貌;
  5月11日,邓小平等领导人为残疾女青年张海迪的题词公开发表。张海迪,这位与命运做不屈抗争的女青年成为共和国英模长廊里又一个闪光的名字……
  北京的金秋分外妖娆。198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十五个国庆日,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国庆阅兵和群众游行。游行队伍中,北京大学的学生自发地打出了“小平,您好!”的大字横幅,表达了广大青年真诚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崇敬和感谢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心情。
  为了那些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能够重返课堂,旨在“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的“希望工程”在1989年的10月30日正式启动,7年后的一项大型社会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公众对这项公益事业的认知率高达94.2%。
  还有一个孩子的名字也在1989年被人们熟知,他的名字叫赖宁。他无法参加10月份在北京举行的“十佳少先队员”颁奖仪式。为了保护集体财产,他献出了14岁的生命。
  1990年的秋天,亚运会在北京召开,约1/2的金牌归中国。亚运会之歌《亚洲雄风》唱遍祖国大地。在此期间诞生的亚运精神是当代青年主流思潮的一次展示。
  1990年也是个俊杰迭出的年份:
  3月2日,勇斗蒙面歹徒的湖北姑娘潘星兰、杨大兰被授予“英雄青年”的光荣称号;
  8月9日,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揭晓,“棋圣”聂卫平名列榜首;
  10月28日,六省区青年黄河防护林工程竣工总结授奖大会在山西召开,国务院专电祝贺,称赞这项绿化工程是中国青少年绿化祖国的一个壮举。
  1993年,中国刮起反腐倡廉的风暴。一项调查显示,青年最痛恨的社会现象就是腐败。反腐倡廉,可谓众望所归。
  1993年,中国也涌起了爱的浪潮。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开始实施,他们的口号是:“热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
  1993年我们还应记住,2月25日,中科院数学所研究员堵丁柱等6位年轻的科学工作者获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殊荣。请华人诺贝尔获奖者为顾问,按国际惯例评审的该项奖项的设立,再次反映出中国社会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渴求与褒扬。
  伴随着泪水与哀乐,1997年姗姗而来。在送别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十里长街上,青年学子又一次打出横幅:“再道一声,小平您好!”伟人远去,但伟人开创的事业已扎根于后辈的心中。
  5月4日,首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颁发,江泽民、胡锦涛亲切接见秦文贵、李斌、刘笑、公举东、宋芳蓉等5位获奖者。这是当代青年的最高奖项,以“五四”命名,既体现着无上的光荣,更意味着艰巨的使命。
  1998年,对中国人民而言,是面临巨大灾难的一年,也是激流勇进的一年。
  从6月底到9月底,长江流域和东北嫩江、松花江洪水肆虐,中国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在九江、在岳阳、在荆江、在武汉、在大庆、在哈尔滨……无数青年军人、职工和农民用青春筑起一道冲不垮的大堤。高建成、胡继成、杨德胜……一个个年轻的名字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间。
  (摘自《中国青年研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