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美国内政局势不平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2-24
第6版(国际)
专栏:年终专稿

  美国内政局势不平静
  本报驻美国记者 张亮
  今年美国政局真可谓波澜起伏,别具特色。围绕克林顿总统的绯闻案,民主、共和两党激烈争斗,闹得不可开交。其结局是两败俱伤,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遭到惨败,而克林顿则沦为美国历史上被国会众议院弹劾的第二位总统。这一历史性事件无疑将给美国未来的政治和社会生活带来深刻影响。
  绯闻案是今年美国内政的焦点所在。这出肥皂剧从年初一直演到岁末,而且高潮迭起。绯闻案东窗事发后,独立检察官斯塔尔不择手段搞调查,极右势力摇旗呐喊,共和党大做文章,媒体推波助澜。调查报告一出笼,共和党把持的国会就将此公诸于世,并强行通过了弹劾调查克林顿的决议案。老百姓对此众说纷纭,但多数人认为这是“小题大做”,搞党派斗争。
  与此同时,克林顿一面竭力应对,一面力争在内政和外交上有所建树,以摆脱被动局面。在内政方面,他大谈与民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几大热点问题,如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改革社会保障和医疗制度、加强教育等等。特别是在与共和党围绕预算方案的争论中,克林顿稳扎稳打,得分不少。在外交方面,克林顿也相当活跃。他首次成功访问中国,促成巴以签署临时和平协议,出访非洲大陆,倡议缓解国际金融危机。也正因如此,克林顿虽然绯闻缠身,但在民意调查中的支持率一直保持在60%以上。
  显然,美国经济继续保持繁荣,在一定程度上帮了克林顿的忙。从1991年第二季度开始的这次经济增长即将进入第八个年头,美国整体竞争力有所提高,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连年保持低水平,贫困率下降。长期困扰美国经济的联邦财政赤字得以消灭,上一财政年度出现了750亿美元的盈余。今年国内生产总值估计可增长3.5%以上。民众手里钱多了,日子较前好过,毒品和犯罪等社会问题又有所缓解,大多数人自然对克林顿的政绩表示满意,反对因绯闻案把克林顿赶下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11月初的国会中期选举像是一次公民投票,反映出当前美国的民情民意,也反映了共和、民主两党政治力量的消长变化。共和党置国内外大事于不顾,一味纠缠绯闻案,结果得罪了广大选民。它本应加固在国会的多数地位,到头来却在众议院丢了5个席位,削弱了其立法主导权。震惊之余,众议院共和党领导层动了大手术,议长金里奇丢了乌纱帽,黯然离开国会山。相反,共和党的不少州长候选人则在选举中获胜,因为他们奉行务实政策,走中间路线,也不热衷于克林顿的绯闻案。由此可见,当前美国的政治思潮似乎正趋向“温和化”,无论是共和党内的“极端保守主义”,还是民主党内的“极端自由主义”,都越来越不得民心。
  沸沸扬扬的绯闻案在美国引起了强烈震撼,给国家的社会生活造成了巨大冲击,也在民间触发了一场关于伦理道德问题的大辩论。人们普遍认为,总统的行为是错误的,对社会特别是青少年教育产生了不良影响。但是如何处置此案,人们却意见相左。少数人要求总统引咎辞职或被弹劾下台,而多数人则主张以给总统“记过”处罚的折中办法了结此案,以尽快把社会的注意力转移到国内外大事上来。然而,共和党却凭借在国会的多数地位,强行通过了弹劾克林顿的两项条款。据分析,共和党此举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搞臭克林顿,二是为了稳固其选民阵地。
  新闻界的表现也受到公众的非议。受收视率和发行量等经济利益的驱动,各路媒体不顾社会影响,对绯闻案大炒特炒,许多重大国内外新闻却常遭冷遇。黄色新闻充斥主流媒体,不实报道不胜枚举。公众对此十分反感,抱怨媒体做得过分。有识之士指出,媒体应当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由于两党一直忙于在绯闻案问题上打“政治战”,今年美国内政方面的几大问题进展甚微。烟草法案和政治捐款改革法案“胎死腹中”,社会保障、医疗和教育改革“光打雷不下雨”。有迹象显示,其中后3件事,将是明年白宫和国会面临的重头戏,民主党和共和党在这些问题上将有一番较量。迫在眉睫的是,明年1月6日新一届国会开幕后,参议院将审理并裁决克林顿弹劾案。一般估计,“身负重伤”的克林顿最终可勉强保住总统宝座,但在他的剩余任期内恐怕难有大的作为。
  总之,今年美国政局极不平静,两党围绕绯闻案的争斗及其政治和社会影响无疑将载入美利坚史册。尽管下届总统大选要到2000年才举行,但有志问鼎白宫的两党人士已经跃跃欲试,明年将相继宣布竞选。因此,1999年的美国内政将更具大选色彩。(本报华盛顿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