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楚天极目看普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2-29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科教兴国神州行

  楚天极目看普九
  本报记者 温红彦
  秋末冬初,记者随教育部专家组来到湖北省贫困山区,检查验收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的“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正是红叶满山的时候,最醒目的却不是落霞般的红叶,而是山间崭新的教学楼和楼前飘扬的五星红旗;最动听的不是林中百鸟的啼鸣,而是回荡在山谷的稚嫩的读书声。
  湖北素有兴学重教的传统,历史上因兴学重教而人才辈出。可是,在偏远的秦巴山中,在原始的神农架林区,千百年的贫困却使这些地方振兴教育的举措杳如黄鹤。
  在本世纪的最后5年,一项新中国成立以来对贫困地区投入最大、启动项目最多的“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像甘露一样洒向湖北12个基础教育薄弱的省级贫困县。因为它是加速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扶贫工程,朴素的湖北山区百姓就把它叫做“贫九”工程。
  陪同专家组验收的湖北省教委副主任周元武告诉记者,工程实施3年来,湖北省贫困山区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大加快了这些地区的“普九”进程。截至目前,全省共完成土建项目1231个,新建中小学项目237个,改扩建学校项目994个,项目总计投入资金达6亿元,工程资金全部到位,规划任务已全部完成。
  我们驱车来到宜昌县号称三峡库首第一镇的太平溪镇,参观了太平溪镇九四初级中学。学校有1000多名学生,全部是库区移民的孩子。放眼望去,四层高的教学楼在移民镇本来就簇新的建筑群中显得格外严整。教学楼内,教学仪器设备齐全,图书琳琅满目,一派生机。宜昌县教育局副局长郑克华介绍说,这所中学是由原来的3所中学合并而成,办学效益明显提高。本来大量移民给适龄儿童受教育造成困难,“贫九”工程却为搬迁学校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带来契机,像九四中学这样的项目学校遍布三峡大坝两岸。
  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水平,是实施“贫九”工程的根本目的。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湖北省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不仅注重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硬件建设,更注重加强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3年来培训中小学教师和校长3.73万多人。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这句话在湖北省“贫九”工程中也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从省委、省政府到乡镇干部,都是一把手亲自抓“贫九”,为的是强化政府行为,保证配套资金按时足额到位。他们借鉴世界银行贷款的项目管理经验,制定了一系列详尽的管理办法,使得“优先发展”从组织上、政策上、制度上得到了保证。革命老区大悟县由县长、副县长组成“贫九”工程实施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各负其责,亲自抓落实。一些县市还把工程项目实施工作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年终考核内容,与干部的晋级、提拔任用挂钩。干部们说,多少年了,没有哪件事这样动真格。
  一路上,我们还听到许许多多领导情注工程、群众慷慨解囊的故事。神农架林区的谢副区长告诉我们,在经费十分紧缺的情况下,神农架倡导各级领导开展“少抽一包烟,少会一次餐,多为教育做贡献”的活动,带动了整个林区兴教的热情。为了让山区的孩子早日搬进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大悟黄站镇熊畈村主任熊晓东把女儿办嫁妆的3000元钱也捐出来投入了项目建设。可以说,每一项“贫九”工程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每一座拔地而起的教学楼都是山区百姓告别愚昧的无声宣言。
  确如人们所比喻的,“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是为新世纪教育奠基的“民心工程”、“鱼水工程”。从三国古战场赤壁到三峡库区的宜昌,从华中屋脊神农架到秦巴山脉的十堰,所到之处,我们分明感受到山区群众振兴教育的热情和走向文明的渴望。那不绝于耳的琅琅书声,不正是黄鹤来归的鸣唱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