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多点挣钱门路才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09
第2版(经济)
专栏:牛年岁末走农家

  多点挣钱门路才好!
  本报记者 王慧敏
  掰着皴裂的手指,张宝军在给记者算一年的收支账。正午的阳光透过洞开的门窗直射在他的脸上,使得他额头上的每一条皱纹都刀砍斧凿般地清晰。
  这位河南省虞城县三庄乡刘楼村的普通村民,刚50岁,看上去却像60出头。
  “你问花钱靠的啥?卖粮呗!村里没有企业,俺做生意又不中。今年秋天干旱,秋庄稼杂七杂八算起来也就是千把块钱。家里的花销主要靠夏粮了。夏天收成还不错,打了3000多公斤小麦,公粮交了500来公斤。剩下的,啥时候急着用钱,啥时候卖点儿。”
  “日子过得怎样?”
  “没有大事,还凑和。碰上盖房、红白事,就够呛了。你看,这房子是1994年盖的,欠下的账,去年才还清。上个月,闺女出嫁。又落下1000多块钱的饥荒。”在老张说话的时候,记者注意到,房子虽然宽敞,屋里陈设却很简陋。窗扇也没安,窗框上很简单地挂了块蓝布,风嗖嗖往屋里灌。不过,老张仍很乐观:“不管咋说,现在的日子还是比以前强多了。一年到头细米白面不愁,每年多少还能添点东西。去年买了台吊扇,今年又添了台电视机。”说到这儿,老张执意拉记者看他的电视机。电视机放在一张没有上漆的旧桌子上,用一块红布遮得严严实实。老张小心翼翼揭下红布——是一台北京牌的44厘米黑白电视机。
  这时,从门外进来一个虎彪彪的小伙子。老张说,这是他的儿子,叫张河燕。小张显然比他爹活分,他对记者说:“要想有钱花,光靠种粮食,不中。种点经济作物吧?又害怕砸在手里。前几年吃过这方面的亏!出去打工,找活也不容易。前两年,我跟邻村的建筑队到焦作给人盖房子。现在,建筑行业不景气,建筑队散伙了。你看,这么大的人,天天蹲在家吃闲饭。”
  “那你怎么不到南方闯一闯呢?”“不认识人,不敢去。”小伙子很坦率。
  “要过年了,没置办些年货?”记者问户主张宝军。“都这把年纪了,不讲究那么多了。前天赶集给儿子买了一条裤子,过些天,再给他买一件褂子。噢,对了,还给孩子他娘买了件褂子。”记者想看一看是件什么样的衣服,张宝军从厨房里喊来了老伴。他老伴边用围裙擦手,边从柜子里拿出一件绿格子上衣。搭手一摸,料子挺厚实,就是样子老了点儿。她说:“现在啥东西都贵。这衣服,花了25块!不买又不沾,现在人都讲究了。”
  问起农民负担情况,张宝军说:“这两年好多了。种粮交税,这道理俺懂。只是现在有些干部办事没有前些年那样认真了。你就说交提留款吧,给大家讲清亮,都不会有意见。可有的干部啥名堂也不说,只说交多少多少钱。心里一本糊涂账,当然犯嘀咕。”
  “来年有什么打算?”老张把两手往袖子里一抄,说:“发家?谁都想。可去哪儿找门路?现在是干着急没办法。哎,您是北京来的记者,能不能帮俺支一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