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中农宋楚凡入社前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10-20
第2版()
专栏:

中农宋楚凡入社前后
繁勤 达才 和光
月亮已经出来了,社员宋楚凡还担着两大捆草,向着晒谷场走去,他顺手交给晒谷员几根禾穗,笑眯眯地说:“这是社里的财产。不留心小的,大的丢了也看不见哩!”担完草,他把扁担送到屋里,牵着牛往外就走。他妻子李雪枚追到门口,喊他洗澡吃饭,他说:“月亮不等人,犁完田,回来吃吧!”他赶着牛又回到田里,大块大块的泥土,随着他的手翻转过来。月亮落了,天格外黑,这丘田还没犁完,他又到屋里喊醒妻子提着镜灯一直到犁完才回来。这时,已是午夜一点多了。
大家都说老宋过去是“人入社,心没入社”,现在是真正转变了。这个转变,说来话长。
今年元月间,宋家潭农业生产合作社要扩大,这在全洲(这一带是沿江的洲土)上可是件大事情。左邻右舍,不少人申请入社了。宋楚凡的弟弟宋楚湘,年轻、热情,他的心早被社的新事物吸引住了:他看见,去年农业社七十多亩田种上了四十亩双季稻,入了社的社员,年年收入增加;仅仅读了半年书的青年社员廖希光,便能讲出那么多道理来……。他一听说社要扩大就想申请入社,他就和他哥哥商量,宋楚凡坚决不入。后来,就连他弟弟的问话也不理了。在一个刮北风、下大雪的晚上,老宋一家人围着炉火温暖地谈天。不知什么时候,楚湘又谈到了入社的事,宋楚凡一听就冒了火,摔开椅子,大声叱着:“天天嚷着‘入社呀!入社呀!’肚里装着饭不好过吧!”
尽管如此,弟弟还是不断地劝他入社,说社这样好那样好,老宋真有点为难了。夜里,他睡在床上翻来覆去地寻思:社里贫农多,底子薄,我入社有什么便宜占?自己耕牛、农具都不缺,二十亩田,两个人做,四个人吃,不管怎样也过得去。再说自己当家多自由,为什么要入社受人家管,等两年再入也不妨事。宋楚凡想来想去,一直认为自己想的对,在梦里还和老弟吵嘴哩!
楚湘看劝不动他,独自报名入社了;父亲爱幼子心切,也跟着报了名。楚凡的妻子看见父亲弟弟都入了社也来劝他入社,老宋可真发了愁:一家子过得多太平,有吃有穿,现在为了入社,心都散啦。入社呢?分家呢?疙瘩老是解不开。这时,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王国华怕他们家里闹出事来,便亲自到他家里,讲清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政策、办法,又说明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他拗不过一家三口人的主意,只好勉强入了社。
入社了,老宋心里想:可得留个后路。他在评产入股时,坚持留下了那丘土壤好、底子肥的“牌子丘”,作为自留田。好的肥料也留下了一部分。他暗自思量:“试试看。”
春耕开始了。宋楚凡干起活来,总是懒洋洋的。社里分配他去犁田,他吃了早饭,总要歇一会才出去。下午,太阳还有丈多高便收工回家。回来后,把犁向院子里一丢,就不管了。后来,社里选他看水,水漫过了田塍,淹没了秧尖,还看不到他的人影。社里开会批评他,他瞪着眼说:“我可受不了这份气。”从此,他老远见到社里的人便躲开了。
几个月过去了,社里有几件事情打动了老宋的心。
是一个有月亮的晚上,三月里的天气,异常温和。宋楚凡的院子里集合着许多人,围住了老宋的那头黄牛来评牛价,大家看看腿,捏捏角,你言我语地议论着。在人群背后的台阶上坐着宋楚凡,他也不看牛,也不说话,可是他心里却在想着:看看你们公道不公道,作价低了,我不入社。社长问他:“老宋,你这头牛要作多少钱?”宋楚凡慢吞吞地说:“你们看着作吧!人都入了社,还靠这头牛!”社长笑着说:“那我们开个社员大会商量吧!”
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到了,熙熙攘攘地像个温暖的大家庭。因为人坐得密,社长说话的声音更显得响亮:“宋楚凡的牛,又嫩又壮,又好使,大家作个价!”才静下去的会场又热闹起来了。不知谁尖着嗓子嚷着:“耕牛入股,可要互利呀,社不吃亏,牛主也不能吃亏。”你一句,我一句,讨论了个把钟头。最后,社长总结说:“这头牛是七十二万元买进来的,那时是皮包骨头,现在喂得屁股斩齐的,作九十二万元……。”大家同意了,并决定仍让牛主喂,饲料由社供给,每天八百元工资。大家又征求老宋的意见,这时老宋脸上泛起入社以来从未有过的微笑,嘴里没说什么,心里暗自欢喜:
“社里的人到底公道!”
插秧以前,连续落了十多天雨,许多人的秧苗被浸死了。老宋那块心爱的“牌子丘”,只插上一半便没秧了。老宋为了难,有心到社里去要些秧苗,他想起入社时,大家劝他少留自留田,现在怎么好意思去要苗;不要吧,那半丘田就没办法。最后他硬着头皮去要苗,脸上一阵热,走到半路又打了转。正在进退两难的时候,远远地看见楚湘担着一担秧走过来,后面跟着几个社员,不等他们走近,老宋赶忙躲在自己屋里。外面山歌的声音,阵阵传到耳里,他实在耐不下去了,走出门口一看,社员们正紧张地在他的“牌子丘”插秧,他也不声不响地随在后面插起秧来。
从这几宗事以后,宋楚凡对社里有了新的看法。但他还有点不放心,究竟能分得多少谷呢?
早稻收割了。社里人手多,办法多,战胜了水灾,每亩平均收了四百一十八斤,比互助组、单干户收的都多。预分时,光早稻,老宋家就分了二千一百斤。不久,社里试算和制订了秋收分配方案,虽然今年遭受水灾,因大量种植了双季稻,和晚秋作物面积的扩大,总产量仍较去年大为增加。预计老宋全家分得的粮食,将会比入社前增加一千多斤。这些时,他从自己入了社的那个大丘旁走过的时候,常想:不是农业社,可插不上这许多双季稻啊!不是农业社,水灾这样重,那能有这样的收成。从此以后,宋楚凡对社的事情便热心起来了。
有一天的半夜里,突然落起大雨,天漆黑,伸手看不见五指,路滑,走一步要退半步。这时,田塍上有一盏红灯,一会滚到这里,一会又滚到那里。这是宋楚凡在看水。他背着锄头,提着镜灯,挖开了这丘田的月口,又挖开了另外的一丘,晚稻田里的水,哗哗地流了出来。当他把一切搞妥,回到屋里时,混身全都湿透了,他心里却特别舒坦。
最近,他又主动地向社里提出来:“社就是我的家,还留什么自留田,让我把那二亩五分牌子丘,也入到社里吧!”
农业社吸引着广大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到宋家潭农业生产合作社参观的人陆续不断。有一次宋楚凡的几家亲戚也来社里参观。他兴致勃勃地领着他们到处参观,走到了他那块“铁尖丘”,面对着绿油油的晚稻禾,他指手划脚地讲出了一段生动的故事:
“七月中旬,一连几天大雨,河水陡涨,漫过河堤,河堤垮了,大水向稻田里倾泻着,刹时一片汪洋。后来,好容易盼着水退了。这铁尖丘却盖上了一层沙石,深处有二尺,浅的也有七、八寸,真急人!眼看快要到口的早稻被压在沙堆里了。可是社里人手多,力量大,二十多个劳动力,挖呀!担呀!连几个十多岁的小孩也组织了小组,一碗碗地将沙子搬到河外去。妇女们带着剪子,把埋在沙堆里的穗头,一棵棵地剪下来。力量真大啦!不到七天,沙堆慢慢没有了,又插上了青绿的禾苗,妇女们还在这块田里剪了五石六斗谷。要是单干农民受了这样灾,只有哭脸;互助组也要明年才能插上秧!我今年要不入社,碰上这场灾,五亩多田的沙石,我家两个劳动力,可要担半年啦!”
今秋,宋家潭农业生产合作社又要扩大了。周围的人们,特别是那些家底子比较富裕的人,常找宋楚凡问东问西。宋楚凡也变成个爱说爱笑的人了,他也很乐意把自己入社前后的经历和思想告诉别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