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金融危机的政治反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07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金融危机的政治反弹
  黄晴
  1998年对世界经济来说是个多事之年,东亚金融危机自南向北蔓延,出现了日元的贬值震荡。此外,俄罗斯金融形势一波三折,虽因获得国际贷款而稍缓,但这种贷款究竟是雪中之炭还是止渴之鸩,人们说法不一。
  经济危机中的国家往往会产生政治焦躁,并进而转化出一种寻敌意识。7月底,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在澳大利亚说:“苦难会引起国家之间的不信任”,表现了美国对亚洲经济危机政治化的担心。
  日本《文艺春秋》8月号刊登了作家石原慎太郎的一篇文章,题为《新亚洲攘夷论》。石原是著名的《日本可以说“不”》的作者之一,对美国态度较为激烈,是日本经济民族主义情绪的代表者之一。
  石原认为,美国通过冷战遏制和拖垮了苏联,确保了其军事霸权地位;又诱使伊拉克妄动,然后动武驻军海湾,遂又控制了海湾地区的能源;美国的第三个步骤是在金融方面统治世界,于是通过短期套利资金的进出,在东亚制造了泡沫经济和金融动荡,目标是通过危机彻底掠夺东亚远高于世界其它地区的全部经济成果。石原把短期资金比作上一世纪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
  无独有偶,俄罗斯《论坛报》上月发表了索罗金的文章,题为《美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文章称,亚洲金融危机的祸首是美国,美国人的如意算盘是在亚洲方面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先对小国和周边国家进行打击,然后对因周边金融环境不利而被削弱的亚洲主要大国——日本和中国进行打击,最后计划将“战斗行动”推进到西欧,以中断其金融一体化进程,并使欧盟的经济支柱德国发生动荡。完成“战斗行动”后,美国准备提供“援助”,从而使“接受施舍的国家”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慈善家”。
  上述两文对美国多有指责而没有说出足够的证据,不妨将其存而不论,继续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上述两文反映了日、俄两国内存在的一种社会情绪,一种会让美国担心的社会情绪。
  石原认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美国经济繁荣,而世界最大的债权国日本经济持续疲软,这是极不合情理的。他还说,如果日本将持有的美国国债全部卖掉,据专家测算,美元会立即贬至1美元兑50日元。
  索罗金也讲了个不知所据的故事:当美国把金融手腕触及到中国的利益时,中国曾予以回击。“泄露”的消息说,一旦欧元流通,中国准备将2000多亿美元积蓄全部兑换欧元。此举势必引起美国金融崩溃,并导致欧元取代美元成为全球金融体系的中心。于是,华盛顿紧急安排克林顿访华。
  上述两个故事恐怕都是设想和传说,但也事出有因,它们代表着一种意向,即希望出现一个或几个能与美元相平衡的金融力量。现在有人提出地缘心理之说,上述种种或许就是值得重视的地缘心理。
  综上可以得出结论:在金融危机中,受害方和得利方之间很容易产生政治性的不信任,而信任关系则是世界金融稳定的基础;任何国家倘若运用金融手段作为民族利己的政策工具,以邻为壑,势必引起政治反弹,最终也会危及自己的经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