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猪、沼、果”工程:赣南生态农业的支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30
第4版(要闻·新闻追踪)
专栏:

  “猪、沼、果”工程:赣南生态农业的支柱
  本报记者 于燕文 王尧
  在赣南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为我们讲述了一段相同的往事:80年代初,赣南山荒水浊,老表们常为日常用柴发愁。一位老表好不容易捡了些枯枝,哪知饭煮到一半,柴用光了,情急之下,只得将戴在头上的斗笠扔进了柴灶。
  要保持水土就要封山育林。但是,封山不能封灶,如何解决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同时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成了摆在赣南各级领导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995年,在实现了“十年绿化赣南”的目标后,地委、行署把生态农业建设列入农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他们以“猪、沼、果”作为工程名称,以养殖业为龙头,以沼气建设为中心,联系粮食、甘蔗、烟叶、渔业等产业,广泛开展沼气发酵残余物(沼肥)综合利用。经过多年的实验推广,在赣南地区先后建成了一批高标准、高效益的生态农业典型,沼气生态农业已步入了规模发展的轨道。
  来到生态农业示范村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新村,但见远处的山地上满是脐橙、柚子、柑橘等果树。眼前的农家屋舍几乎全是钢筋水泥的两层小楼,房前屋后见缝插针地种上了阔叶林,许多家庭还有自己的一片鱼塘。刚才还大汗漓淋的我们,在这个林茂果丰的小环境里稍作休息后顿感神清气爽。在一户农民家里,我们看到了四壁贴上了瓷砖的卫生间,厨房用的是脉冲点火的沼气灶,房间里用于照明的是沼气灯。女主人说,这些都得益于家里的沼气池。家里的猪、塘里的鱼吃的是沼气发酵残余物,用这种沼肥浇地,水稻比以前产量提高了不少。同行的地区水保局的同志补充介绍说:沼气点灯做饭避免了林木的滥砍乱伐,保护了植被;稻草节约还田,增加了土地的有机质和肥力;沼液用于喂猪、浇菜、浇果,促进了种养业的发展;猪粪、人粪下池,改善了农村卫生环境。简单地讲,就是环保与经济发展两得益。
  目前,像文院新村这样的生态农业示范村,赣州全区已有360多个,生态农业户14.83万户,建成沼气池23.11万个。沼气生态农业已经成为一条发展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致富的好路子。在谈到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时,环保局的同志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到1997年底,全区果园面积已达283万亩,生猪出栏392.89万头,存栏303.15万头,共节约柴草140万吨,相当于18万公顷森林植被得以恢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