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担心亚洲金融动荡殃及本国经济 美不再隔岸观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03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担心亚洲金融动荡殃及本国经济
  美不再隔岸观火
  本报驻美国记者 张亮
  查阅岁末评选出的1997年十大国际新闻,美国各主要媒体不约而同地将亚洲金融危机列入其中。从它们就此发表的评论看,这场危机来势之猛、蔓延之快、影响之大都远远出乎白宫和经济专家所料。由于越来越担心殃及美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克林顿政府不得不改弦易辙,从最初的袖手旁观逐渐转向积极参与救援行动。
  亚洲金融危机已持续了半年之久。它最早于去年7月在泰国引发,继而急速波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最后又蔓延到韩国。这些国家的货币汇率和股票价格犹如决堤的洪水狂泻而下,致使整个经济陷入恶性循环状态。受此冲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久前已将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的预测调低了0.8个百分点。
  危机爆发之初,美国虽然在言词上对此表示不安和关注,但迟迟不肯拿出实际行动。除了赞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泰国的170亿美元救援计划外,美国拒绝自掏腰包。直到去年10月3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印度尼西亚敲定援助协议后,美国才同意另外出资30亿美元,加入了与别国组织“第二道防线”的行列。
  与此同时,金融风暴又席卷韩国,经济形势随之急剧恶化。灾难临头,一年前刚刚加入了欧洲经合组织这个富国俱乐部的韩国,不得不忍痛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经过一番紧张谈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意向韩国提供多达570亿美元的援助。如有必要,美国还答应同其它国家一起再设“第二道防线”。韩国背着1100亿美元的外债包袱,眼下面临偿债的巨大压力。为解决燃眉之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前向韩国输送100亿美元。新年前夕,来自西方7国集团和瑞士的13家银行还在纽约聚会,共商援韩事宜。值得一提的是,其中5家是美国银行,而且是作为东道主牵头召开了这次会议,并决定向韩国提供100亿美元的紧急贷款。对韩国清偿巨额外债的问题,这13家银行也作出了积极反应。
  人们不禁要问,美国在对待亚洲金融危机问题上为何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应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维护它的自身经济利益及其在亚洲的战略利益是根本出发点。
  一方面,美国最初轻视了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在克林顿政府看来,这些创造经济奇迹的“亚洲小虎”底子厚,只要国际金融机构和日本相助,它们就可渡过难关。再说,美国同这些国家的经贸联系虽然渐趋密切,但在一些政治问题上却并不合拍。
  另一方面,出于国内政治考量,克林顿政府起先不敢贸然行动。当年援救睦邻墨西哥时就曾在国会遇到强大阻力,如今又面临中期选举年,国会山上贸易保护主义呼声再度高涨,关于贸易谈判的“快车道”授权法案已在国会搁浅,不少议员甚至还提出要削减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投资份额。国会的这种压力,显然束缚了克林顿政府的手脚。
  但是,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蔓延和恶化,对世界经济的不利影响已经显露出来,而且比原先估计的严重。到目前为止,它对美国经济的冲击似乎并不大,但也有所反应。10月27日,华尔街的道—琼斯指数就狂跌554.26点。美国对有关国家的信息产品和农产品等出口开始减少。特别是金融危机袭击韩国后,更加剧了美国的担心。韩国是世界第十一大经济国,也是美国的第四大出口市场。如果不帮韩国克服金融危机,对美国的直接和间接经济影响就非同小可了,更何况还会损及它在朝鲜半岛的战略与安全利益。不仅如此,它还会给本来就自身难保的日本经济雪上加霜,后果不堪设想。种种潜在威胁终于驱使克林顿政府更弦易辙,转而积极参与救援行动。
  当然,亚洲金融危机对所有国家都是一种警示。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特别是金融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为各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伴随着严重挑战。世界各国都应当从亚洲金融危机中吸取有益的经验教训,以免重蹈覆辙。而从长远来说,探索适应新形势的竞争与合作机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
  (本报华盛顿1月1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