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古城清真寺揽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04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古城清真寺揽胜
  车耳
  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这三个世界史上赫赫有名的城市名称,其实指的是同一个城市,那就是位于黑海南端的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布尔。历史上,拜占庭长期是罗马帝国的疆域,公元330年,罗马帝国君士坦丁皇帝迁都于此,改名君士坦丁堡。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后,君士坦丁堡成为拜占庭国都,直至公元1453年时被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灭掉,奥斯曼帝国开始了对地中海沿岸的统治,并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从此,以清真寺为代表的伊斯兰文化构成了古城的一大特色。
  这个市区人口只有300万、加上郊区人口号称1000万的城市竟然有2600多个清真寺。伊斯坦布尔是座山城,被海峡和市内的黄金水道分成三部分,城里道路忽高忽低,随处可见大石块筑的清真寺,那架式似乎伊斯坦布尔所有的好石材都用在这上了。清真寺的气势盖过王宫,盖过这个城市的任何建筑,遍布城市的清真寺时时撞击游人的视觉,使人们想到伊斯坦布尔,脑海里浮现的就是清真寺。
  伊斯坦布尔最大的清真寺叫苏利曼清真寺。苏利曼是奥斯曼帝国最强盛时期的苏丹,他所征服的国家遍及地中海沿岸、西亚和东欧。1541年秋天,他从匈牙利打完仗回来,决定为自己建清真寺。粗大厚实的清真寺建在小山上,十分显眼。苏利曼清真寺主体建筑呈方形,69米长,63米宽,巨大的圆顶53米高,周围十个小圆顶,里面由四只大石柱支撑着。窗户上画着花和经文,是伊斯坦布尔所有清真寺中工笔最细腻的。寺里还有十条长廊,表示苏利曼是帝国的第十位君主,四角竖立的四块尖碑代表他是攻占伊斯坦布尔以后的第四位君主。
  另一有名建筑是建于1609年的蓝色清真寺,因其内部彩釉呈蓝色而得名。这座清真寺直到上个世纪一直是前往麦加朝圣的出发地。每年朝圣时,从这里出发的大小车辆和人群如洪水般流向麦加。由于是朝圣之旅的起点,当时的苏丹在四周竖起六块尖碑,这下触怒了麦加。按伊斯兰的习惯,只有麦加的清真寺才能配六块尖碑,其它地方的清真寺不得超过五块。在伊斯兰教徒的抗议下,苏丹只好命令将麦加清真寺加上第七块尖碑,以显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蓝色清真寺比苏利曼清真寺小,但内部四根柱子的绝妙设计让人产生错觉,置身其中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处于建筑的中央。寺里的装潢由2.1万块彩釉贴片组成,这些彩釉贴片出自当时一间制作厂,其制作技术早已失传了。
  蓝色清真寺对面是索非亚大教堂,也叫粉色清真寺。教堂和清真寺本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一属基督教,一属伊斯兰教。这座既称教堂又称清真寺的建筑,原是由罗马帝国时代的教堂改成清真寺的。教堂初建于公元四世纪东罗马帝国开国皇帝君士坦丁时代,内部直径31米,高54米,为当时建成的室内空间最大的建筑。穆哈默德二世1453年5月29日攻占伊斯坦布尔的当天,宣布把它改成清真寺。改建后基本保留了原教堂的主体建筑,在后殿加了一个壁室,指明麦加的方向,以便教徒们跪向麦加朝拜。同时在教堂外四周加了四块伊斯兰式的尖碑,使这一建筑整体看上去很奇怪,十足的东西方两种文化的混合物。室内四壁原来描绘使者的镶嵌画被涂掉,因为基督教使者在伊斯兰教中是禁用的。1935年,这个清真寺被世俗化,改成了博物馆,不再作祈祷之地。以后美国的拜占庭研究所修复了室内的镶嵌画。
  和基督教教堂比起来,伊斯坦布尔的清真寺更显得宏大、线条明快,但没有教堂的精工细作,也没有多少室内装饰。西方教堂从罗马式到哥特式不仅室内举架高大,而且重视室内建筑艺术,有忏悔用的隔间、布道台、雕像,还有大型管风琴,彩绘玻璃上则描述圣经故事、人物,一个教堂一个样。外部建筑方面,基督教教堂雕刻甚多,人物、动物,层层叠叠,而清真寺外部浑圆一片,内部空空荡荡,给人以粗犷的感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