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走上大山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08
第2版(经济)
专栏:牛年岁末走农家

  走上大山顶
  本报记者 潘承凡
  大山顶是地名,顾名思义为大山之顶,海拔2080米,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境内绵延起伏的崇山峻岭,惟它独尊。
  1997年11月29日午后,当我走向大山顶时,对它的高迢险峻茫然无知,浓雾阴霾重重叠叠地将它包裹得严严实实。当汽车钻出粘稠的浓雾,大山顶已然横亘眼前,将黄未黄的草地在寒湿的空气中生机犹存。
  大山顶总面积41万亩,山顶13万多亩草山荒山,由于海拔、气候诸原因,种粮粮难收,种树树不长,农民温饱没有着落。1983年国家在这儿进行南方草地畜牧业科技攻关,那年,优良牧草黑麦草、红三叶、白三叶草籽从疾速掠过的飞机身后飘飘扬扬地洒落在大山顶上,围观的农民似乎并没有意识到,飞洒的草籽将给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什么变化。10多年过去了,人工草地岁岁枯荣,大山顶项目区的农民收入也年年攀升,人均草地畜牧业收入提高了3倍。我们停车的地方叫王家棚,有一户农家厢房里冒出缕缕青烟,陪同的当地干部领我们朝那儿走去。
  见我们进来,主人赶紧把我们让到火塘边烤火,在寒湿的大山顶,烤火无疑是最高享受。男主人叫谭量顺,极瘦,约摸40多岁,女主人看上去要年轻得多。家里就他们俩,没见孩子,话题自然从孩子开始。
  “家里就你们俩?孩子呢?”记者问。
  “两个孩子都在外头念书,念中专,都是自费的。”谭量顺回答。
  “花好多钱吧?”
  “第一次交的多点,后来每年交3500元,两个孩子一年得交7000元。”
  “那么多钱,能负担吗?”
  “没问题,国家在这儿搞种草养畜试验,我们沾了光。起先我养了十多头奶牛,每年净赚万把块钱。1991年奶牛厂关门我就养肉牛,平均每年养十七八头,每年卖四五头,够孩子上学开销的。”
  “国家没搞项目前,你在干些什么?”
  “在国营林场喂牛,下一头小牛奖励150元,平时没有钱发,那时穷得很。”
  “现在除了养牛以外,还种些什么不?”
  “种几亩蔬菜,还种几亩药材。去年蔬菜卖了七八千元,药材卖了四五千元,今年的收入还不好总算。”
  陪同的干部于是七嘴八舌地替谭量顺算账,卖蔬菜、药材和牛的毛收入相加有2万多元,纯收入怎么也有1.2万元,他们家人均年收入应在3000元左右。
  谭量顺看干部们算账,光嘿嘿地笑。他说:“草地畜牧业有搞头,成本低,赚头大。我现在身体不行了,牛剩下也不多了,要不然就可多养些。”谭量顺的妻子补充:老谭前几年干得太狠,落下个风湿病。谭量顺伸出他的手,骨节已因风湿变形。大山顶寒气大,湿度高,雨雪连绵,周围有一个居民组已经举组迁往山下。
  离开谭量顺家时顺便参观了院落:空空荡荡的秸秆氨化池,突出地说明了主人的力不从心。可无论是开始见面还是最后道别,谭量顺始终安详而知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