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友谊的丰碑——读胡志明主席发表的对华文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11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友谊的丰碑
  ——读胡志明主席发表的对华文章
  洪左君
  已故胡志明主席从1951年到1969年逝世的19年间,用笔名在越南《人民报》发表了140篇关于中国的文章,主要赞颂中越友谊和中国各个方面的成就,共计20余万字。在当代,一位外国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不间歇地撰写了这么多关于中国的文章,是绝无仅有的。今天重新翻阅这些文章,又一次为他对中国的深情所感动。
  胡志明在谈越中友谊时,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不是根据一时一事来看越中关系,而是通过对历史全过程的分析和自己的实践,以战略的眼光来看越中关系。
  他在《边行军边讲故事》一文中,叙述自己20至40年代在广州和广西、湖南、云南等地进行革命活动的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当时他同中国人民并肩战斗,参加讨伐军阀和抗日战争的行列,而中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也对他开展越南民族解放斗争给予积极支持。这些史实令人信服地说明他同中国结成的亲密友谊。1931年他在香港遭港英当局逮捕,坐了一年多的牢,获释后几经辗转来到了上海,得到宋庆龄的帮助,同随一国际反战组织代表团来上海的法共党员瓦扬·古久里取得联系,从而接上了同共产国际的组织关系。这一段友谊佳话,他经常讲,以示感谢之情。在这篇文章里,他生怕这段往事会被人遗忘,所以又一次提起。可见他对宋庆龄的这一段情谊,已深深扎在心中。
  《祝贺中国,感谢中国,学习中国》一文是胡志明为庆祝中国国庆10周年而写的。他通过越中长期友好交往,看到中国对越南是“恩越重来情越深”,其根据是:第一,越南革命所以“能早日”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苏联十月革命的影响,是由于得到“中国革命的帮助”。第二,越南“在革命时期和抗法战争中”取得胜利,是由于“学习了中国的宝贵经验”,而且“中国又大力支持了我们”。第三,抗法战争结束后,中国对越南的社会主义建设“给予了慷慨无私的援助”。最后他对越中关系得出这样的结论:“从地理和历史上看,越南和中国的关系正是:如手和足,如杵和臼,如根和茎,如兄和弟。”
  为了使越南人民了解中国,胡志明付出巨大心血,广泛搜集材料。他引用最新的经济数字、外国人反映的情况、新旧社会生活对比等材料,来看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阐述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正确执行统战政策,广泛团结各阶层人民、各界人士包括前国民党军政人员,为振兴国家而努力工作;介绍各条战线上英模的光辉事迹和其他新人新事;讴歌工农群众、广大基层干部在生产和其他工作中发挥的当家作主的精神。胡志明这样做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就是借此激励越南人民学习中国的经验和先进人物的思想,在自己的岗位上鼓足干劲,做好工作。所以他的文章针对性很强,文章用的素材都是精心选择的。例如在介绍中国的先进人物中,他挑选了刘胡兰、黄继光、焦裕禄、雷锋、王崇伦、陈永康、高士其、郝建秀等这些当年中华优秀儿女的代表。他通常在文章的末尾附带这样的结束语: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中国经验;中国人民能做到的,我相信我国人民也一定能做到。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胡志明于28日发表文章说:中国制造原子弹是为了巩固国防、遏止帝国主义挑起战争、保卫世界和平、增强亚非拉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斗争中的胜利信心的“道德炸弹”。
  在胡志明这140篇文章中,打头的一篇是1951年7月发表的《读实践论·笔记》一文,标题是他亲笔用汉字题写的。越南《人民报》在文前加了编者按语:“《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1937年7月撰写的一篇十分重要的哲学著作。现在中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党员正在对它进行研究。为了帮助读者和全党同志便于研究《实践论》,C.B.同志(胡志明笔名)采用越南式的说法将著作概述如下。”胡志明向越南人民介绍毛主席这篇重要著作,说明他对毛主席的敬重。
  周总理曾对一些越南朋友说过,胡志明同中国的关系是“血肉的关系”。胡志明如此赞颂越中友谊和中国,是他对中国的高度信任,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特有的远见卓识。对于他的这一片深情,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在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