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开罗萍水几人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11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开罗萍水几人家
  朱梦魁
  船上出生,船上死去,他们划动默默无闻的生命之桨,在尼罗河和地中海,留下世世代代的萍踪浪迹。这就是大开罗和吉萨省几百户漂泊不定的水上人家的生活,也是埃及喧闹社会景观中几乎被人遗忘的一隅。
  在开罗城区横跨尼罗河的几座高架桥下,是水上人家拢船聚会和吃饭过夜的理想去处。当昏黄的暮霭像迷濛的纱帐垂落到尼罗河上的时候,从因巴巴区到姆尼布区,在流经开罗和吉萨省的尼罗河两个分叉的水域,一条条停靠在桥下的木船上人影摇动、渔火闪烁、炊烟袅袅。船上只有必不可少的炊具和简单的铺盖,由于收入微薄,水上人家对周围的摩天大楼和五光十色的社会橱窗毫不钦羡,更无奢望,他们只祈求真主的佑助之手能让他们多打到鱼,盼望没有人干预他们与世无争、自由自在的水上生涯。
  大开罗的几百户水上人家是一个小社会。尽管每一条船都有自己经历的航程,但这些几乎与世隔绝的水上人家的木船,大约都承载着雷同的艰辛与梦想。在开罗10月6日桥下,有一户长年定居在这里的水上人家,主妇叫萨米亚·侯赛因。20年前,当渔民的父亲把她从自家的船上嫁到另一条船上。她生过6个孩子,最后一个刚生下来就得了气管炎夭折了。每天,丈夫和大儿子忙着打鱼,她则一心照料孩子,操持生活。萨米亚对记者说,“大桥是现成的保护伞和庇护所,桥墩又便于渔船系缆停靠,而且高架桥能为水上人家遮风挡雨。不过,我们的船太旧了,它已不堪重负,需要换条新的。”如今,她的丈夫老了,儿子又是个新手,一天只能捞到两三公斤的鱼,聊以糊口。她曾梦想着把几个孩子都送进学校,可那么多的学费又从哪儿来呢?景况稍好的渔家有两条船,夫妻住一条船,孩子们睡在另一条船上。更多的水上人家则拥挤不堪,一条小船上挤着八九个人,睡觉时都只能侧卧,不能放开手脚。
  对于提倡多子多孙的穆斯林来说,人丁兴旺原本是乐事,但对于进不起医院的水上人家而言,妇女生产却是生活中的一大难关。孕妇临产前须早做准备,预先停靠在岸边或桥下,一有阵痛就得赶紧请来有接生经验的妇女。如果孕妇突然在船上临产,孩子十有八九是保不住的。渔家妇女生产之后,第二天照常随丈夫驾船捕鱼,她们的安危祸福完全听凭真主的意志。水上人家的妇女几乎与陆地隔绝,她们平时上岸的次数屈指可数。除了到岸上去买食物和生活必需品之外,她们的活动天地便是在船上。
  埃及人喜欢热闹,遇有订婚、结婚这样的喜庆日子更是得闹腾几天。可开罗的水上人家的婚礼几乎是悄无声息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一个打鱼的小伙该结婚了,他看中了邻居船上的一个姑娘,双方的父母都是熟人,一经说合也就同意了。到了结婚的日子,新郎要是买不起新船,就租一条新船或是自己动手打造一条新船,好把新娘接过门。于是,开罗的高架桥下又多了一户水上人家。这些以打鱼为生的人们,一辈一辈地在水上繁衍生息,每条船上3人至10人不等,孩子的多少都说是真主的赐予。
  在水上人家里当家作主的男人们,最关心的是他们的船。因为船不仅是打鱼的工具,也是他们水上的房子。想要买一条新船得花上1000埃镑到1600埃镑。船体的木质不同,但大小都差不多有十来米长。一个渔民要向尼罗河岸区的警察机构交纳150埃镑,才能取得行船打鱼的许可证。至于在陆地上买或是租一处简易的房子,这些以船为家的人们似乎已经把这件事忘在脑后,或者不再去想。已经有了10个孩子的渔民法里斯·伊德的一番话,似乎道出了船家们的共同心声:“我们这些使船的人没有固定的进项,每天平均只能挣到3个埃镑。在瓦拉格那里有一间房子,每月租金要51埃镑,还得给房主2000埃镑的预付款。这对于一个月才能挣到50埃镑的渔民说来,无异于天文数字……”
  眼下,正是开罗的冬季,也是水上人家的捕鱼淡季。当开罗绚丽迷人的万家灯火在平阔舒缓的尼罗河上流光溢彩,在偶尔送来几分寒意的斜风细雨漫天飘洒的白昼,开罗的水上人家要比平日更多地聚集在尼罗河的高架桥下。在船舱的布篷里,得闲的渔民们常在一起谈论往事,交换见闻,盘算生计。眼看斋月就要到了,开罗的水上人家都诚心地企盼着,盼望真主保佑他们明年能有一个好年景。
  美加边境大门。门楣上的题字是:同一母亲的孩子。
  陆治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