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定位求实为上 海南教育纪事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12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定位求实为上
  海南教育纪事之三
  本报记者 陈兴贵
  从海南三亚市出发,汽车沿崎岖的山路行进在茫茫林海;过通什,翻过浓雾弥漫的黎母山脉中段西北麓,我们来到黎、苗、汉族聚集的白沙黎族自治县。白沙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就位于距县城约30公里远的七坊镇。
  这所职业学校是1987年由一所普通中学改办的。如今开设有农业基础、作物栽培、土壤与肥料、橡胶栽培与管理、农业气象、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热带水果栽培与管理、动物饲养、常见畜牧病防治、淡水养鱼等农业技术课和电工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等选修课。学校有500亩地的实验场地,有鱼塘、养猪场、有种植橡胶、龙眼和荔枝的试验田。我们在校园的试验园里,看到了师生合伙种植的22种热带水果,引种的泰国香米、太空旱谷种植株育种试验,反季节无籽西瓜等。北方已是冰天雪地,这里却青绿一片。就是在这块试验地上,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种植技术,带领学生具体操作实践,完成两个转变:一是书本知识、内在潜能向专业技能和实际本领的转变;二是由学生向合格劳动者的转变。师生参与饲养的肉猪,从进栏到出栏只用85天,出栏率达100%,平均每头猪达100公斤—120公斤,每头猪纯收入可达100元—150元。这里还成为向农村辐射先进技术的辐射源。他们根据农民实际需要,创办各种专业短训班,农民自愿报名,到这里学习专门知识和操作技能,尚可得一些报酬,很受欢迎。
  该校已有8届毕业生,遍布全县的15个乡,成为发展当地经济的骨干。毕业生韦宝,回家乡后承包荒地60亩,种植50亩热带水果,且在果树行间套种花生、木薯;挖了10亩鱼塘,塘边建起养猪场,第一年就收入2.4万元,成了当地种养能手;毕业生杨树山,利用学到的养猪本领,年出栏肉猪达1500头,收入可观。在他的影响下,他所在的村子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村”。
  这所职业学校同别的学校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入学不需要考试,学生愿意学习即可;毕业后愿意学还可以来学;学习期间因故中断学业也不要紧,可以继续学。一句话,学校以让学生学到真实本领为目的,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机动。学校的老师告诉我们,考试成绩当然是重要的,但终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人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家庭、生活条件、所处环境差异很大,怎好用考试成绩一杆秤。
  采访过白沙职业学校,我们驱车在浓浓的夜幕中沿着山路返回。谈到对这所学校的印象,陪同采访的县教育局局长王经中的一席话,深深地留在脑际。
  王局长从学校毕业分配到这里工作已经30多年了。对山区非常熟悉。谈到山区教育,他强调的中心话题是从实际出发。他说,白沙黎族自治县自1948年才开始创办第一所小学。现在群众办学、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对教育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群众办学热情越高,就越是要找出一条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发展教育的路子,让群众、让青年一代能从教育的投资中得到回报,看到实效。在山区发展教育,如果同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一样比升学率,不但行不通,还可能挫伤青年求学的热情和群众办学的积极性,把教育投入引向误区。他们把提高青年一代的整体素质,能掌握先进农业技术,掌握一些致富本领,在发展山区经济,促进当地社会进步中发挥作用作为目标。至于对有多少人升入大学,他们看得并不重。他认为教育也要分层次,有不同的定位,这才是实事求是。“求实为上”!这是他的结束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