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正确理解国有经济控制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08
第10版(理论)
专栏:学习通信

  正确理解国有经济控制力
  李建国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这一论断是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大发展,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其科学内涵。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证明,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单纯从形式和数量上采取全盘国有化并不能真正达到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目的。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在所有制问题上曾一度追求过“高、大、全”式的国有化的做法,认为国有经济的规模越大越好,国家对国有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实行了全面控制。这种方法虽然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其经济效益并不理想。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所有制结构必须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脱离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要求,一味地追求“高、大、全”,只能导致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不良经济效果。
  那么,调整所有制结构,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应当从何着手呢?
  首先必须在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部门,保持国有企业的支配地位。这些行业和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它们的发展状况,决定着国民经济的全局、性质和发展方向。只有在这些行业和部门,保持国有经济的支配地位,国家才能对国民经济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才能根据国民经济的总体形势和发展目标,调节资源配置,优化经济结构,也才能保障和实现全体劳动人民的总体利益。由于国家通过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资本市场始终保持了有效的控制,因此,尽管在个别地方和局部地区出现过扰乱金融秩序的非法集资、过度投机等现象,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都得到及时控制,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的局面。
  从比较的角度看,西方发达国家,为了抑制市场无政府主义竞争,减少交易成本,也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了国有经济的作用。发达国家的国有企业并不多,但都集中在一些涉及国计民生,对社会全局具有重要作用的基础产业和战略部门,如邮政、电力、煤炭、交通运输、金融、军事工业等行业和部门。
  从微观经济效益考虑,在上述部门保留相当部分的国有企业,也是完全必要的。没有这些由国家所有并以适当方式加以控制的企业的存在,就不会有其他非国有企业稳定发展的良好经济环境。因为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往往容易形成垄断,而一旦这些产业部门为私人资本控制并以其私利左右其他受其制约的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其次是加强重点,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质量。从国民经济的战略布局考虑,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战略行业和关键部门以外的其他领域,还必须加强重点,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质量。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国家拥有的经济资源总是有限的。为了在现有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国有经济的布局就不能只讲数量,贪大求全,必须在保持一定数量的基础上,提高质量。摊子铺得太大,战线拉得太长,分散了资源,形成不了规模经营,效果就不好。
  加强重点,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质量,是宏观调控的目标和任务。不能要求所有国有企业都永远保持优胜。优胜劣汰是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经济结构的要求。只有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把有限的资源集中于重点企业上,放弃那些已被市场证明是不应再发展的行业和企业,有所舍才能有所取,才能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经济效益,保证国有经济的整体质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