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给闲暇一个迷人的空间——游乐业现状透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08
第11版(文化)
专栏:

  给闲暇一个迷人的空间
  ——游乐业现状透视
  罗旭辉
  自17年前我国第一台仿制的“登月火箭”游艺机问世以来,游乐业在神州大地蓬勃兴起。据统计,1996年我国进入游乐园(场)休闲娱乐的有3亿多人次,仅按人均消费10元计,年营业收入就达30亿元,令国外同行咋舌。
  “金字塔”尚未形成
  中国游艺机游乐园协会的陈守维副秘书长指出,按照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理想的游乐园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形的。第一类是广大的社区娱乐中心,每一个几十万人口的社区必不可少;第二类是大中型游乐园(场);第三类是反映国家级水准的超大型的主题乐园。
  从我国游乐业发展的整体来看,10多年来各地已建成一批大中型游乐园,游客踊跃、效益良好,如北京的石景山游乐园、上海的锦江乐园、广东的东方乐园。但“塔尖”和“塔座”两端的建设却尚未尽如人意。
  主题乐园名难副实。据介绍,国外成功的主题乐园都是围绕一定的主题,有机地配备各种游乐设施。它需要一种标志性产品,即大型娱乐设施,惊险、刺激、有趣,还要给人以超现实、超时空的体验。如日本1967年建成、30年不衰的“大人形馆”,以“世界一统”为主题。游客坐船进入一间大房子,沿曲曲弯弯的水路前行,沿途是世界30个国家欢庆节日的盛况。每到一处,穿着民族服装的“小人模型”伴着美妙的乐曲翩翩起舞,荡人心魄……而国内一些大城市花巨资修建的游乐园,给人的感觉是“一堆游乐设施的杂乱堆积”,主题不够鲜明,很多设备档次不高。
  陈守维高度评价社区娱乐中心的功能。他认为,这类娱乐中心投资不大,建设难度较小,又便于游客全家出动、就近游玩,在国外十分走俏,但在我国数量则远远不够。例如人口密集的亚运村,竟只能找到一个“康乐宫”。近年来,老百姓的钱袋越来越鼓,闲暇消费能力大为提高,便利的游乐场所却捉襟见肘。这是走向小康的中国社会的尴尬。
  “常规武器”黔驴技穷
  改革开放初期,很多地区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在大城市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刚刚开始普及,人们对游乐的质量要求比较低。曾经有一个街道办事处设计的简易的“猴拉车”游艺机,每台售价仅4000元,在一次展览会上竟然收到470台订单。
  如今玩了十几年,人们的口味变了,讲究玩得新奇刺激,大型高科技游艺机将成为游乐业新的亮点。北京动物园新添装备有动感电影的“时空穿梭机”备受游客欢迎,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遗憾的是,高科技的民用化、市场化尚未引起足够的自觉和警醒。一个观念上的误区就是娱乐业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产业。近十几年来,我国虽然有了几百家游艺机生产单位,但真正的生产厂家不是很多。有的企业只是把游艺机作为一种副业,由一个分厂或一个车间,甚至是一个班组来生产,难以形成专业化生产的规模。
  玩出民族特色
  国外的游乐设备厂家,为了占据市场,大多悉心研究产品输入国的风俗习惯、文化背景。游乐业能否让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在嬉戏游乐中体验本民族特有的审美情感,增加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亲近感,这恐怕已不是一个单纯的产品定位问题。
  如果说游乐业草创时期“洋为中用”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话,中国游艺机联合公司副总经理吴玉琏指出,目前许多游乐设施设计、制造单位依然迷恋仿制而不求创新,则是因为只重短期经济效益,缺乏长远眼光。因为若要真正下功夫研制民族特色产品,毕竟需要较长的开发周期,还有一定市场风险。
  作为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中国的民族文化心理比其他民族更为深厚。许多仿制的东西,老百姓不一定真正喜欢,而真正带有民族文化情调的游乐设施自会长盛不衰。如转马是最早引进的游艺机品种之一,国内不少设计单位仿来仿去都不如人家的。有人将它改造成为“龙凤呈祥”造型,内设仪仗马队、龙车、凤辇等,结果大受欢迎。(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