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讲不完的美好故事——记俄汉学家的中国情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22
第6版(要闻)
专栏:国外特写

  讲不完的美好故事
  ——记俄汉学家的中国情结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刘刚
  1月17日晚,莫斯科“长城饭店”里洋溢着浓烈的春节气氛。在大厅的天棚上一排排大红灯笼耀人眼目;墙上贴的一个硕大“春”字,吸引了很多俄罗斯客人驻足凝视。莫斯科华人华侨和俄国汉学家正在这里举行迎春晚会。
  莫斯科华人华侨联合会主席白嗣宏首先讲话。他说,“一年来中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我们长期生活在俄罗斯的中国人对此感到特别高兴和欣慰。”在谈到俄国来宾时,他说,“在座的各位都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俄国汉学界的精英泰斗,为中俄友好和中俄文化交流做出过卓越的贡献”。
  中国驻俄使馆文化参赞贾福云在讲话中指出,俄国汉学家为介绍中国历史,新中国建设,中国的改革开放情况发挥了巨大作用。汉学家们翻译的中国古代小说在俄非常受欢迎。1996年《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俄文版在俄再版,去年《西游记》以及唐、宋、明、清小说集中文版也再版。他说,“特别应该指出的是,维阿特金老先生竭毕生精力,用了整整30年的时间,于去年将《史记》全部译成俄文并已出版。遗憾的是,他没来得及亲眼看到最后一册《史记》俄文版本问世,就于去年春天与世长辞了”。
  索罗金是俄远东研究所文学艺术组的负责人。他著有《鲁迅早期创作》、《茅盾的创作道路》、《元曲研究》等专著。他的一席话使大家的情绪又振奋起来。他说,远东研究所眼下正在编纂《中国精神文明大辞典》。中国有关方面支援了1500册图书,对这项工作提供了特殊的帮助。
  帕斯曼诺夫本是外交官,曾任驻天津、乌鲁木齐、沈阳领事馆的参赞、总领事。由于长期在中国生活、工作,与中国古诗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翻译出版了包括李清照、秋瑾等77位中国女诗人的作品。他还第一个在俄罗斯把毛主席诗词译成了俄文。
  杜马舍夫是俄著名的作曲家。他给记者看了他在中国出版的歌曲集,名叫《中苏青年友谊之歌》,共计19首,都是汉语歌词,曲子是由他谱写的。他说,他在中国有秋里等31个得意门生。杜马舍夫拿出珍藏多年的中苏友谊勋章骄傲地告诉记者:“这是周总理亲自授给我的。”坐在旁边的托罗普采夫也拿出同样的勋章说:“我也是周总理亲自授勋!”托罗普采夫是研究中国电影艺术的著名专家,著有《中国电影史》、《中国电影戏剧研究》等专著。托罗普采夫讲一口流利的汉语,并写一手漂亮的汉字。为了留念,他在我的采访本上写下了自己的汉语名字。
  整个晚上和记者在一张桌子上共餐的是《苏联妇女》杂志中文版主编科留奇科娃,她给自己起了一个好听的中文名字“科爱华”。她说,她是1948年到中国学习汉语的。后来她成了苏联驻华专家总负责人、中国经济建设总顾问阿尔希波夫的翻译。从此,她的工作和生活都与中国人民及汉语有紧密的联系。
  大厅里还有许多专家学者,记者来不及与他们一一交谈。但可以相信,在他们每个人身上都凝结着中俄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都有讲不完的美好故事。
  (本报莫斯科1月18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