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学习周恩来行政思想 发扬周恩来奉献精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10
第12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学习周恩来行政思想 发扬周恩来奉献精神
  武树帜 宋德慈 高小平
  我们是原国务院办公厅的工作人员,有幸在周恩来总理主持国务院工作期间,做过一些具体工作,亲眼看到过周恩来总理的工作精神,亲耳聆听过周恩来总理的谆谆教诲。周总理的音容笑貌至今留在我们脑海里;周总理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铭刻在我们心中。
  一、树立良好政府形象
  周恩来总理作为我国政府首脑,率先垂范,用他的崇高思想和一言一行的实际行动,在全国和全世界树立起良好的政府形象。堂堂大国总理,位高权重,德高望重,一举一动,世人注目。但是,周恩来总理在人民群众面前,却甘为一名勤务员,没有一点特殊,没有一点特权,没有一点官气,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他经常表示:我们共产党人闹革命决不是为了做官,而是要为人民服务,要做人民的勤务员。周恩来曾多次说过:“人民的世纪到了,所以应该像条牛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
  周恩来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时刻关心着人民群众的生活。他领导的人民政府植根于人民之中,也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中,经常说:“我也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经常到群众中间问寒问暖,关怀备至。特别是哪里发生重大灾情,哪里群众遇到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将党中央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及时送到哪里,体现了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心连心。1973年6月,周恩来年事已高,重病在身,他借陪外宾参观访问延安之机,亲自了解到陕北有的地方人民生活还比较困难,心情十分沉重。他对当地负责同志说:“陕北人民哺育了我们,全国解放20多年了,战争创伤是恢复了,但文化、经济建设还不够迅速,还有问题,一些群众还这样困难,我心里非常难过。”当场难过地流下了眼泪。他连夜召开座谈会,指示陕西延安地区领导动员和组织群众改变陕北面貌,并指示国务院各部委和北京市派力量支援他们建设。
  周恩来身为国家领导人,最反对政府工作人员脱离群众。他常常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在群众中。对同志、对人民,不管是负责干部,还是普通工人、农民,他都满腔热情,平等相待。他到工厂、农村和基层单位进行调查研究,经常同群众一起劳动,一起吃饭,亲切交谈。一年冬天,周总理听说北京市交通拥挤,广大职工上下班很不方便。为了亲自了解情况,他也乘公共汽车在北京绕了半个圈,然后指示有关部门研究解决交通拥挤问题。他还特别重视和搞好群众信访工作,并亲自接见和处理人民来访,从政策理论到工作方法,教育政府干部搞好信访工作,从信访中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使政府同人民群众结成鱼水的关系。
  周恩来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倾听群众意见,改进政府工作。他严于责己,勇于作自我批评,经常用“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这句话鞭策自己,勉励别人。他说:“我们共产党要有勇气面对真实,面对错误,有错误就不怕揭露,就勇于承认和改正。”他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对政府部门负责同志要求很严,对形形色色的不良作风和习气,及时进行严肃批评。他检讨自己,认真深刻,时常用自己的历史经验教训教育干部和群众。他在大会小会多次说过:“有错误要逢人便讲,既可取得同志的监督帮助,又可以给同志们借鉴”,使其避免犯类似错误。他提出批评,总是从关心爱护出发,从不盛气凌人,使受批评的同志心悦诚服。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或错误,他经常主动为下级承担责任,绝不文过饰非,诿过于人。他和蔼可亲,善于倾听不同意见,择其善者而从之,使下面和基层工作的同志敢于和能够畅所欲言。他经常指出:一个好的领导者,要能主动地造成一种下面同志敢同你争论问题的风气,即使事后证明你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也不要紧,切忌一言堂,一言堂多了很危险。
  周恩来当了几十年总理,在革命艰苦年代养成的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一直没有变。他会上、会下,走到哪里就讲到哪里,“要提倡艰苦朴素”,“不能大手大脚”,并且一点一滴地作出了表率。他衣食住行都很节俭,从不要任何特殊照顾,群众说他“工作做得多了又多,生活要求是少了又少”。他事事都想着国家和人民,就是从来不想自己,不追求一点个人享受。他到地方工作,住的都是普通房间,吃的都是普通饭菜,坐的是普通的车辆,从来反对专门为他准备饭菜。1971年6月,周总理到江苏,吃第一顿饭时,指着桌上的菜问:“谁叫你们弄这么多的。”接待人员说:“总理难得回来,搞几个家乡菜给您尝尝味道。”周总理接着说:“正因为我是到了家乡,你们更不要把我当客人,吃点粗茶便饭就很好。”他每顿饭只吃一菜一汤,而且吃得很干净,生怕吃不光浪费掉了。一次在新疆石河子农场,周总理工作到深夜。服务员端来夜宵,周总理吃剩了半个咸鸭蛋,他再三叮嘱,这半个鸭蛋不要浪费了,留给他下顿吃。一次周总理陪外宾到南京,在客厅,服务员为他泡了一杯茶。会见结束后,他微笑着说:“这杯茶还没有喝完,不能浪费掉,我要把它带到餐厅去。”接着,服务员要替他端去,总理亲切地说:“不用了,我自己来。”使服务员感动得热泪盈眶。中国的政府总理就是这样对待劳动人民用汗水换来的东西。伟大出自平凡,在这些日常平凡的事情中,人民看到的正是人民总理的高大形象。
  二、保持政府清廉本色
  建立“廉洁而讲道理的人民政府”是周恩来行政管理一个核心思想,也是永葆人民政府清廉本色的根本。为此,他从多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保持廉政必须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如何使新政府初创时树立起廉政的新风?1949年12月,周恩来指出:“中华民族有勤劳勇敢的传统,我们党又有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在开始建设新中国的时候,我们要求全体工作人员保持和发扬这种传统。”要保持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在新中国初创时期,周总理又特别强调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精兵简政”,不要把新政府搞成国民党腐败的“官僚机构”;二是要“艰苦朴素”,不要“奢侈腐化”。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廉政的新风。当时周恩来针对新政府的筹备工作指出:“现在到了一个新环境,要精兵简政,节衣缩食。接收一些机关,不要把官僚机构的坏东西也接收下来,而是要加以改造。……不要向剥削阶级造成的奢侈腐化的生活看齐,要向我们历来的艰苦朴素的生活看齐。”周恩来在任总理期间有人提出盖政府大楼,把国务院会议厅和办公室一起解决,他不赞成。坐落在中南海西花厅的三间老式旧平房,是周恩来的办公室。1959年,工作人员趁他出国访问之时做了一些必要的修缮。他回来后,严厉地批评了工作人员,还两次在国务院会议上作了自我批评。他常说:“在中国目前的贫困状态下,资金应更好地用在其它方面。”他还多次指示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要学会理财,当好管家,少花钱,多办事。他经常要求外事工作的同志对外宾的接待要一律用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他说,讲排场,摆阔气,有失革命精神及艰苦奋斗的作风。延安是世界人民敬仰和向往的地方,曾接待大量外宾,周恩来指示招待外宾一定要体现艰苦奋斗的精神,要吃一点小米。
  1956年,周恩来针对党和政府中仍然存在的封建习俗问题时说:“我们尽管打倒了封建主义,但封建官僚的习俗在社会上还存在着。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生活特殊,讲究排场,中国的统治阶级过去是这样的,我们也很容易这样做。……所以,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土壤上实现以后,如果不有意识地经常地排除某些旧的社会习俗,它就会经常来侵蚀我们。”因此,周恩来对腐败现象十分警惕,经常教育国家公职人员真正做到为政清廉。周恩来曾经形象地把这称之为过“五关”。他说:“过‘五关’,就是过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周恩来强调说:“我特别提出后三关,是因为中国这个社会极其复杂,我们还有改造社会的任务。在这个社会里,旧的封建的资本主义的习惯势力,很容易影响你,沾染你,侵蚀你,如果失去警惕,这些东西就会乘虚而入。”他要求,“领导干部,首先是我也在内的这407个人(注:指当时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及国务院73个直属机关的主要领导干部)应该做出一点表率来,不要造出一批少爷。老爷固然要反对,少爷也要反对,不然我们对后代不好交代。”对于过生活关,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周恩来认为:“物质生活方面,我们领导干部应该知足常乐,要觉得自己的物质待遇够了,甚至于过了,觉得少一点好,人家分给我们的多了就应该居之不安。要使艰苦朴素成为我们的美德。”对于精神生活,周恩来要求每一个干部都应该“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这样,我们的政治责任感就会加强,精神境界就会高尚”。周恩来关于加强廉政建设,反对腐败现象的一系列教导,如果每一位国家公职人员都能够严格地遵循,在思想、政治、社会、亲属、生活等各方面严格自律,严格地约束自己,特别是“我们的领导干部要认真对待,严格要求自己,一步一步地过好‘五关’”,就能够有效地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保持政府的廉洁。
  保持廉政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制度建设和民主监督。周恩来认为“加强立法工作和革命的法制”对于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切实推行廉政,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952年2月河北省公审刘青山、张子善特大贪污案,周恩来亲自过问了这个案件的审理过程。在周总理的领导下,1952年3月28日政务院作出了《关于“三反”运动中成立人民法庭的规定》,规定要求人民法庭要用法律的手段严肃、适时地处理在“三反”运动中被揭露出来的贪污分子、行贿受贿的腐败分子等。
  周总理十分重视廉政制度建设。1952年3月8日,政务院根据“三反”运动中所揭露出来的官僚主义等问题,通过了《关于处理贪污浪费及克服官僚主义错误的若干规定》,规定要求国家各级机关干部,必须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官僚主义错误对于国家事业危害的严重性,并从建立工作、学习、生活新制度等入手,促进工作人员树立起廉政、朴素、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1955年,根据周恩来关于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节约开支、反对奢侈浪费的多次指示精神,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节省中央级国家机关、党派、团体行政经费几项规定的通知》,明确规定:“行政建房能不建的就应停止建筑,凡必须建筑的,应按通知的有关基建新规定执行;一律停止购买汽车、沙发、地毯及其他家具;今后除接待外宾外,各种会议一律不招待纸烟、水果、糖果、点心;对会餐、便餐、看戏、看电影等一律自己出钱购票,不得向公家报销;各机关在使用汽车上应严格控制以节省汽油。此外,对业务、电讯、修缮及办公等费用的开支,要克服浪费,加强管理,可花可不花的钱坚决不花。1957年10月26日,国务院又公布了《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时规定》,以严明的纪律来规范工作人员清廉从政的行为准则。
  人民政府要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色,就要充分发扬民主,接受各方面的监督。这是周总理行政管理方面一个极为重要的思想。权力与腐败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由于权力是由人掌握的,掌权人如何使用权力,将决定权力功能的取向。如果掌权人将权力与公利结合,权力就会为民造福;如果掌权人将权力与私利结合,那么权力就会为腐败滋生提供种种便利的条件。鉴于此,周恩来主张防腐促廉,必须建设民主政治,运用国家权力机构与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广泛监督国家工作人员。为了保证群众监督活动的正常化,1952年8月,政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加强人民监察通讯员和人民检举接待室的通知》,将群众监督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行为与腐败行为制度化。1953年7月,为了切实加强政府机关内部对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行为的监督,政务院又公布了《各级人民政府人民监察机关设置人民监察通讯员通则》,进一步强化监督国家工作人员违纪行为的职能。1954年,周恩来进一步提出通过国家权力机构来监督政府活动,他指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有监督我们的财政收支的权力和责任。我们希望各位代表监督政府工作人员并同政府工作人员合作来反对浪费资金的现象,反对机构庞大的现象,反对违反财政制度的现象,反对不爱护国家财产、不严格节约和不努力增加资金积累的现象,反对偷税漏税和盗窃国家资财的行为,反对贪污的行为。”为使这种监督落实,周恩来又提出人大代表应经常去接触人民,视察工作,发现政府工作中的缺点和偏差,广大行政人员要主动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人民代表提出的意见,政府要出来回答,要扩大人大代表的监督权限。周恩来指出:“我们还要进一步使人大代表参加对政府工作的检查,一直到检查公安、司法工作。”周总理创导和实践上述“一套制约的办法”,有效地遏制了腐败现象,从而保证了人民政府的清正廉洁。
  三、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周恩来总理主持决策谋划时总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科学决策,这就能使政府工作避免失误,收到良好的效果。他经常强调“干劲要大,步子要稳,讲究实效,实事求是”,“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这四句话归纳起来就是:实事求是”。1950年,周恩来提出中国的发展“首先必须医治好战争的创伤,恢复被破坏了的工业和农业”,然后才能在稳固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楼大厦”。建国初期,由于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依据“所接收的旧中国满目疮痍,是一个破烂摊子”的实际情况,确立了恢复时期的正确路线与决策,政务院有效地组织领导了恢复时期的行政管理工作,使我国恢复时期的国民经济发展很快,到1952年,我国工农业发展的主要指标大部分超过了战前1936年的历史上最高水平。以后围绕经济发展规模与速度的中央高层决策中,周恩来同志多次强调了实事求是的决策原则。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国务院提交“八大”的“二五”计划就体现了既积极稳妥又实事求是的精神。后来,周恩来与陈云等国务院领导人的反“冒进”虽然受到严厉的批评,但是经历了“大跃进”的严重挫折之后,周恩来的决策方案终于得到毛泽东主席的赞许。1960年6月18日,毛泽东在上海会议上作《十年总结》时指出:“在一段时间内,思想方法有些不对头,忘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1956年周恩来同志提出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大部分指标,如钢等,替我们留了三年余地,多么好啊!”
  反对官僚主义,克服拖拉作风,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关键。周恩来对官僚主义危害不断地进行抨击。周恩来严肃地指出:“官僚主义在我们执政的党内,在我们的国家机关内,的确是十分有害、非常危险的。……官僚主义的态度和作风已经给我们的工作造成许多损失,如果听其发展,不坚决加以克服,必将造成更大的危害。我们绝不能容许官僚主义再继续发展下去。”他曾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属机关负责人会议上大声疾呼反对官僚主义,指出“官僚主义是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一种政治病症”,当时列举的官僚主义20种表现形式,其中直接与行政效率相关的有:事务主义的官僚主义,表现为“对事情没有调查,对人员没有考察;发言无准备,工作无计划;既不研究政策,又不依靠群众,盲目单干,不辨方向”。老爷式的官僚主义,表现为“官气熏天,不可向迩;唯我独尊,使人望而生畏;颐指气使,不以平等待人;作风粗暴,动辄破口骂人”。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表现为“办事拖拉,长期不决;麻木不仁,失掉警惕”。懒汉式的官僚主义,表现为“文件要人代读,边听边睡,不看就批,错了怪人;对事情心中无数,又不愿跟人商量,推来推去,不了了之;对上则支支吾吾,唯唯诺诺,对下则不懂装懂,指手画脚,对同级则貌合神离,同床异梦”。文牍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官僚主义,表现为“指示多,不看;报告多,不批;表报多,不用;会议多,不传;来往多,不谈”。这些分析,一针见血,今天读来,仍发人深省,对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