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湖北民族文化渴望辉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12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大家庭记事

  湖北民族文化渴望辉煌
  湖北省民宗委主任 张洪伦
  湖北省是一个有丰厚文化底蕴的省份,是楚文化、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有“唯楚有才”之美称。湖北省民族文化建设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自治州、自治县成立以后,有了长足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加强了基础设施,为民族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自治州、自治县建立以来,各地在财政困难、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加强了民族文化工作的硬件建设。恩施自治州在州府的黄金地段,修建了州民族文化宫,并交由州民委经营管理,成为全州有影响的民族文化活动中心。目前,我省民族地区共建起了11个县级民族文化馆,计14400多平方米;县级图书馆11个,计19570余平方米,藏书达124万多册,大大地改善了民族文化工作的物质条件。
  二是广泛开展群众性民族文化活动,丰富了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近几年来,湖北省少数民族地区广泛开展了群众性民族文化活动,积极发展企业文化、社区、村镇文化,开发旅游、饮食文化,大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据统计,目前民族地区已建立较规范的乡镇文化站150多个,还成立了220多个农村巡回电影放映队,年放映5500多场次,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文化网络。
  三是注重培养民族文化人才,努力创作民族文化精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湖北省民族文化工作队伍的建设,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从民族地区走出了一批像李传锋、陈洪、叶梅、田禾、田天等颇有影响的作家以及付祖光、王丹萍、黎军等知名歌唱家,还有一批长期扎根在民族地区这片沃土上的书法家、画家、摄影家、舞蹈家,并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由长阳歌舞团创作并首演的大型土家婚俗歌舞剧“土里巴人”在参加兰州艺术节时,引起轰动,并获五项大奖,后又获1994年文化部“文华”大奖。
  四是挖掘整理民族文化遗产,继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自治州、县成立以来,各级文化、民族部门搜集整理了大批民族文化遗产,充分发掘文化资源,先后完成了省、州、县民族志的编撰出版工作,整理出版了民族民间故事、歌谣、谚语、曲艺等集成50多本、集,共970多万字。我们还和兄弟省区一起,完成和正在完成《土家族文学史》、《土家族文化大观》、《土家族文化志》、《土家族经济史》、《湖北回族史》的编写工作。鹤峰县民委收集整理了“客美土司资料汇编”、“鹤峰县民族史料汇编”、“明实录”及《容美纪游注释》等少数民族古籍7部,约100多万字。
  “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愚昧的民族,而愚昧的民族是不可能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长阳县文化工作者长期喊的一句口号是“打民族牌,唱清江歌”,这个口号提得非常好。民族牌,是我们手中的“王牌”,清江歌是我们最熟悉的歌,也是唱得最好的歌,别人想学也很难学得地道。要把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结合起来,多出人才,多出精品,努力提高民族文化的层次。只要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就一定会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