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列车上的“精神快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17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社会扫描

  列车上的“精神快餐”
  马毅民
  春运中的旅客登上往返于北京、郑州间的铁道部“红旗列车”——179/180次列车,便会欣喜地得到一份特殊礼物:当日的《郑州晚报》。
  “我们需要这样的精神快餐。”列车上,河南省农科院的李贵宝看着报纸面露喜色,“出门乘车最怕寂寞,有份报纸看,能了解家乡新闻、社会动态。铁路部门开拓了服务新领域,提高了服务品位,愿坚持下去。”
  2月7日在180次列车3号硬席车厢,一个茶几上放着扑克牌和电子游戏机。四位学生模样的旅客正专心地看报。一问方知,他们是郑州大学的学生,趁寒假到北京旅游。当问到对免费供报的看法时,一位戴眼镜的学生说:“过去乘车多是打扑克、玩电子游戏机消磨时间,有了报纸就充实多了,我特别爱看体育报道。”
  我们从3号车厢走到5号车厢,这时已是23时20分,开车已半个多小时。也许是列车员刚刚送完报纸和纪念品,车厢雅静,秩序井然,大部分旅客都在埋头看报。
  新乡开车后,笔者在12号硬卧车厢遇上到北京出差的省直机关的张雷,他说:“党报上列车,传播精神文明,打开了了解河南的一扇窗,这个做法好。”他还面带疑虑地提出,费用会不会加到票价上?车组负责人告诉他:“本次列车每天免费为乘客提供1280份《郑州晚报》,一年要多支出16.5万元,旅客不会多拿1分钱。我们的服务周到了,列车载客率高,铁路的效益最终也会提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