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事在人为——记吉林市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12
第1版(要闻)
专栏:

  事在人为
  ——记吉林市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本报记者 张玉来
  编者按:一家小厂,白手起家,迅速崛起,靠的是职工艰苦创业,靠的是领导者率先垂范。没有好的精神状态,特别是企业领导者没有艰苦奋斗、不断进取的精神,企业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不断发展。吉林市电力器材有限公司的实践再次告诉我们:振奋精神,扎实苦干,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动力源”。
  在我国老工业基地吉林市,近两年,一家以往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引人瞩目。它白手起家,仅仅12年时间,企业总资产便达到7700多万元;去年人均年创利税18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5万元。
  吉林省委书记张德江来到只有200多名职工的吉林市电力器材有限公司,听了董事长徐柏玉介绍的公司发展历程后,提笔在纪念册上写下了“事在人为”四个大字。他对职工们说:毛主席曾经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你们公司的发展历程表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办好企业,也需要一种精神!
  抢占市场制高点,靠的是不断进取精神
  1985年初冬,时届而立之年的青年教师徐柏玉毛遂自荐,当上了濒临倒闭的校办工厂的厂长。他带领5名职工,开始了充满艰辛的跋涉:推车运货、维修管道、捡破烂……许多累活、脏活、险活都干过。
  市场藐视畏缩不前的弱者,却钟情那些坚韧不拔的强者。在苦苦求索之中,徐柏玉在1987年捕捉到这样一条信息:哈尔滨市一家企业要定制1200只铝桶,由于要货急,原来的定点厂家都不愿干。他立即赶赴哈尔滨,好话说尽,揽下了这笔活。徐柏玉和两名临时聘来的技工日夜奋战,从5月20日开始自制设备,到7月20日便如期发出合格的1200只铝桶。两个月下来,徐柏玉人整整瘦了一圈,眼窝深陷,布满了血丝,可他和工人们却露出了舒心的微笑。
  上铝桶,给工厂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职工喜上眉梢。可是徐柏玉却提出一个大胆设想:拆掉铝桶生产设备,上一条效益更好的铝排生产线。仅用1个月时间铝排生产线就投入了生产。接着又上了一条销路比铝排还要看好的铜排生产线。
  “不安分”的徐柏玉似乎不愿过“安稳”日子。当铝排、铜排销路正火的时候,他又发现,铝排和铜排都是生产导电用母线槽的配套产品,然而1吨铝排或铜排加工出来的母线槽却比铝排或铜排的利润要高出几倍!何不自己生产母线槽?
  徐柏玉研制母线槽的过程颇具传奇色彩。开发部的一位高工告诉记者,那是1992年初,徐柏玉在一汽集团的一家工厂借了一节母线槽,回到招待所便迫不及待地测算起母线槽的各种数据。回到工厂,又不分昼夜地边模仿学习,边改进提高,研制很快就获得了成功。公司没有稍微放慢不断进取的步伐。1994年以来,又相继开发出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高强度大跨距空气型母线槽,与母线槽相联接的多种型号高、低压开关柜,使产品形成系列化。
  具有90年代中期先进水平的KYNP1高压柜的研制和销售过程,是公司抢占市场制高点的代表作。正当GG1A型高压柜销售处于旺季之时,公司得到市场信息:这种高压柜即将被一种更高档次的高压柜所取代。他们闻风而动,立即组织人马研制KYNP1型高压柜。两个月后,新产品经国家指定的高压检测中心检测,认为性能达到了同类产品领先水平。当新产品刚刚通过鉴定,形成生产能力的时候,公司已收到来自四面八方总额达2000万元的订单。
  近3年来,公司连续开发了十几种新产品,一种产品每年至少换型两次,开发成功率均达100%,投入产出比都在1∶3以上。徐柏玉谈及公司走过的不断追求新产品的道路,对记者解释说:“企业的生命在于订单,要想多拿订单,你就得必须时刻拥有高档次、高质量的产品,靠它去抢占市场制高点!”
  职工的献身精神,靠公司文化的熏陶
  记者听到很多反映职工精神风貌的动人故事。售后服务人员高广宾,为了工作几次推迟婚期。婚礼前一天的晚上,他仍专心致志地工作在省会长春安装工地上。第二天早上他才乘第一班长途汽车赶回吉林市参加婚礼。销售员杜宝平到了预产期,可有几笔生意还没最后敲定,她就是不肯去产院。公司要找人替她跑,她执意不肯,不得已派了一辆小车跟着她,一旦有情况,就随时送医院。总经理关景华告诉记者,公司销售员没有销售定额。然而没有定额的销售员们却在去年创造了人均签订合同额1250万元的不凡业绩。
  职工这种忘我的献身精神是如何产生的呢?从记者了解的情况看,这是多种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有把职工与公司利益紧密联在一起的利益机制作用,有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的激励机制作用,有公司领导班子的示范作用,而更重要的则是来自于独具特色的公司文化的熏陶和哺育。
  一次公司下班后开会,会议结束前,徐柏玉问:“哪一位夜晚从家外出不关灯?请举手!”无人举手。徐柏玉又问:“方才来开会前,谁把本单位的灯关了?请举手!”也没人举手。他让大家计算一下,由于未关灯浪费多少度电,价值多少。数字很快出来了:半小时之中浪费了65元。当全体职工陷于沉思之时,徐柏玉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话:“我们要记住这65元!”从此,勤俭治厂、算细账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为了营造一种祥和、公正、清廉、激人奋发向上的小气候,公司制订了不少严格的规定。比如职工外出或业余聚餐,禁止下级请上级;禁止上级接受下级任何形式的馈赠,禁止下级给上级拜年;禁止职工收受客户任何形式的馈赠,实在推托不掉的一律交公司统一处理……这些规定都是“刚”性的,如有违反,将受到通报批评、罚款直至开除厂籍的处分。一名一向工作兢兢业业的采购员只因拿供货厂家100元回扣,便被公司开除了厂籍。
  “刚”“柔”相济的公司文化已产生巨大的凝聚人心的力量,极大激发了职工群众的献身精神,成为公司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
  管理者的精神追求是公司发展的“动力之源”
  “企业管理者的精神追求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徐柏玉这样向记者坦言。
  为鼓励销售员多拿订单,公司设立了销售奖。徐柏玉每年签订的订单在公司销售总额中都是最多的,但却从不要一分钱的销售奖。作为公司销售首席谈判代表的关景华和其他班子成员,为争取订单作出杰出贡献,也没人领过销售奖。销售员们心里深感不安,主动要求向公司领导看齐,不领销售奖,但却被徐柏玉坚辞拒绝:“这是公司制订的制度,必须遵守!”
  徐柏玉对公司的贡献无人可比,但公司里已有不少人的住房面积超过了他。有些老工人的住房面积已达到了120多平方米,可他的住房是108平方米,而且楼下就是嘈杂的农贸市场。为改善徐柏玉的住房,有关部门奖励他30万元,用于购买一套高规格住房。可徐柏玉却用这笔钱买了两套新房,分给了两名有贡献的工人。
  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也有亲属在公司工作,但没有一人在人事、财务、供应等重要岗位工作,都被安排到生产第一线。没有进入公司工作的亲属也休想从班子成员那里“沾光”。好几位职工向记者谈起一个令他们难忘的故事。前年,徐柏玉听到职工反映,材料部从他弟弟开的商店购买了一批材料。他当即找来公司主管副总、材料部长和财务部长,严厉地说:“这件事为什么不和我打招呼?从现在起,谁再从他那买材料,就请他马上交辞呈!”他还决定,6万元材料费扣下6000元的让利,货款缓付一年。
  “为使公司永葆旺盛活力,班子成员彻底走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怪圈,把领导班子真正置于职工群众监督之下,我们建立了每半年对班子成员进行一次民主测评制度。”公司党总支副书记钱国清介绍说。民主测评极为认真,并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近3年来班子成员有5人次因没有达到规定的满意率而被当场宣布撤掉领导职务。
  员工们与记者交谈时,众口一辞地说:公司领导的一言一行都透着一种正气,显示出人格的魅力,使人心悦诚服。他们不但是我们公司发展的“动力之源”,还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