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17
第10版(理论)
专栏:学习通信

  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南
  张胜旺 陈希亮
  党的十五大报告全面深刻地阐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和任务,这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行动指南。这一行动指南包含的新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新认识: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主要是通过对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使国有经济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有支配地位,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的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这就为国有企业的战略调整和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认识基础。
  其次是新突破: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因此,国有企业的改革,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江泽民同志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股份制、承包制、租赁制等都可以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制采取多种实现形式,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正确选择,有利于落实“抓大放小”的要求,有利于真正搞活国有经济,巩固和加强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观点的提出,突破了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单一化的旧模式,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将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是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
  再次是新要求: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全国人民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是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首先,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坚持这个方向,就必须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第二,要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搞好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前提和发挥其作用的基础,搞好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的技术保证,加强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的组织保证。第三,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特别要重视做好人员分流和下岗职工的工作。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人员分流和职工下岗是难以避免的。这从根本上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符合工人阶级的长远利益,但也会给一部分职工带来暂时的困难。如果不采取各种积极措施,依靠各方面力量处理好这个问题,就会影响企业深化改革,也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第四,积极进行各项配套改革,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涉及到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督以及广大职工的各种基本利益问题。因此,必须在各方面进行配套改革,才能保证国有企业改革健康有序地进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